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发现   > 古迹遗存

古迹遗存

西汉时期辽东长城列燧遗存

2012-05-02 13:18 抚顺新闻网 郑 辰 6722
《史记·匈奴列传》、《史记·朝鲜列传》等古代文献记载,历史上燕秦汉时期相继在辽东地区修建过长城障塞。1981年,抚顺市文物普查在市区浑河及其支流东洲河沿岸发现10余座汉代烽火台。烽火台土筑,侧视呈馒首形,现存一般高约2-3米,底径一般6-8米左右,在烽台四周采集有泥质灰陶的筒瓦和...

辽东长城列燧遗存

 

   《史记·匈奴列传》、《史记·朝鲜列传》等古代文献记载,历史上燕秦汉时期相继在辽东地区修建过长城障塞。1981年,抚顺市文物普查在市区浑河及其支流东洲河沿岸发现10余座汉代烽火台。烽火台土筑,侧视呈馒首形,现存一般高约2-3米,底径一般6-8米左右,在烽台四周采集有泥质灰陶的筒瓦和板瓦。筒瓦外面(凸面)拍印绳纹,内面(凹面)为布纹;板瓦外面(凹面)往往用布纹作地纹,上面拍印有方格纹、网格纹、菱格纹等,内面(凸面)由抹沟纹和绳纹组成。还采集有泥质绳纹或素面的陶盆、罐、釜、甑、豆、釜等,以及少量铁 等农具。这些器物具有典型的西汉中晚期器物特点。经辽宁省文物专家实地考察,这些烽火台是西汉时期辽东长城列燧遗存。

辽东长城列燧遗存


《史记·匈奴列传》、《史记·朝鲜列传》等古代文献记载,历史上燕秦汉时期相继在辽东地区修建过长城障塞。1981年,抚顺市文物普查在市区浑河及其支流东洲河沿岸发现10余座汉代烽火台。烽火台土筑,侧视呈馒首形,现存一般高约2-3米,底径一般6-8米左右,在烽台四周采集有泥质灰陶的筒瓦和板瓦。筒瓦外面(凸面)拍印绳纹,内面(凹面)为布纹;板瓦外面(凹面)往往用布纹作地纹,上面拍印有方格纹、网格纹、菱格纹等,内面(凸面)由抹沟纹和绳纹组成。还采集有泥质绳纹或素面的陶盆、罐、釜、甑、豆、釜等,以及少量铁 等农具。这些器物具有典型的西汉中晚期器物特点。经辽宁省文物专家实地考察,这些烽火台是西汉时期辽东长城列燧遗存。

辽东长城列燧遗存


    1998年,进行长城专题调查时,又在境内浑河南岸及浑河支流苏子河沿岸一线新发现了40余座汉代烽台,烽台在抚顺全境东西绵延分布达150多公里。通过调查基本查清抚顺境内汉代烽火台的走向和分布情况。抚顺地区汉代烽火台从抚顺西部的高湾农场的“高湾西山烽火”台开始,沿浑河北向东岸依次“高湾东山烽火台、小滴台烽火台、滴台缝西山烽火台、二道沟西山烽火台、半截沟烽火台、月牙山烽火台、葛布桥头烽火台、新地号南山烽火台、将军堡北山烽火台、肉联厂后山烽火台、高尔山将军峰烽火台、施家西山烽火台、果树北山烽火台、詹家北山烽火台、鲍家北山烽火台、靠山北山烽火台、关岭南台烽火台、鹰嘴砬子烽火台、中转站大架子烽火台”。跨过浑河,从东洲区碾盘乡“吴家堡西山烽火台”开始,在东洲河及其支流关口河沿岸,向东南延伸,依次为抚顺市“第三医院东山烽火台、石油二厂职工医院东山烽火台、阿金沟南山烽火台、小台沟烽火台、营城子烽火台”。沿浑河南岸向东延伸,依次为“小青岛烽火台、破房沟烽火台、老参场烽火台、苍石岭烽火台、苍石烽火台”,进入新宾境内。沿苏子河两岸分布,从新宾县上夹河镇河西村的“河西烽火台”开始向东,依次为“天桥岭烽火台、腰站南山烽火台、东砬嘴烽火台、老和尚背烽火台、洪家店烽火台、马尔墩岭烽火台”,进入木奇镇的“水手西山烽火台、东岭烽火台”。进入永陵镇的为“和睦烽火台、羊祭台烽火台、河南烽火台”,直至新宾镇“西石场烽火台、南茶棚烽火台”,直抵红升乡,白旗汉城为止。

辽东长城列燧遗存


    烽火台土筑、圆形。整体为东西走向,烽火台相距最远的约10余公里,最近的300-400米。在其周围大多有典型的汉代遗物发现。
 
    这条障塞线,其修筑年代应该是汉武帝元封年间伐卫氏朝鲜后所筑,它应比燕秦长城有所扩大,因此,沿此线分布的西汉郡县,都应该在这条线内侧。现在抚顺地区发现的几座汉代城,如新宾红升乡白旗汉城、永陵镇永陵南城址、抚顺市东洲区小甲邦汉城、新抚区劳动公园汉城,以及沈阳地区的上伯官汉城,故宫博物馆院内汉城,也确实都在这些烽火台线上。这条以烽火台连缀的长城线,都沿交通要道设置,一方面发挥着关禁、邮政和组织军需运输的作用,一方面起到沟通沿边郡县联系的作用。


辽东长城列燧遗存

    辽东地区长城障塞是研究东北历史与考古的重要课题,其研究成果必将对本地区历史上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民族关系等诸多问题研究提供重要资料。
 
    2003年3月,辽宁省人民政府选择位于抚顺市顺城区前甸镇果树村、詹家村、新北村、靠山村、前甸村的五处保存较好的烽火台作为汉代列燧的典型遗存,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列燧  永陵南城址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