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民族   > 满族风俗

满族风俗

满族风俗之农耕

2012-05-11 13:13 《图像中国满族风俗叙录》 富育光 1495
满族先民,肃慎时就有了原始农业。挹娄人,便“有五谷,麻布”。勿吉人,“有粟及麦,菜则有葵,细则偶耕”(《魏书?勿吉传》)。农业生产真正形成规模的是渤海和金代。满族农耕的最大特点,是以牛录(佐领)为单位。后金,实行“计丁受田”。清代,尤其是康熙皇帝,十分...
满族风俗之农耕 图1
满族农耕

  农耕

  满族先民,肃慎时就有了原始农业。挹娄人,便“有五谷,麻布”。勿吉人,“有粟及麦,菜则有葵,细则偶耕”(《魏书?勿吉传》)。农业生产真正形成规模的是渤海和金代。满族农耕的最大特点,是以牛录(佐领)为单位。后金,实行“计丁受田”。清代,尤其是康熙皇帝,十分重视农业生产,亲自成功地培育出“御苑胭脂稻”,奖励垦荒,调遣大批八旗兵丁返回京畿和东北驻防屯田,满族的农业开始复苏,耕地不断扩大,产量提高,促进了经济发展。

  农业强国——渤海、金代

  农业生产真正形成规模的,是渤海和金代,那时农业生产迅速转入封建制的轨道,使渤海国和金朝成为农业强国,对东北地区的经济开发,起到不可低估的历史作用,一直影响到今天。

  渤海的农作物有粟、麦、稷、豆、稻以及各种果树。其中,山栅城之豉(珲春一带豆的酿造物)、卢城(和龙一带)之稻、丸都(集安)之李、乐游之梨驰名东北亚。史料记载,渤海时农田已有大面积垦殖,到处是纵横交错的田间小路(《贞孝公主墓志》),农耕和园艺都是比较发达的。

  金代的女真人不仅种五谷,而且引进回鹘谷、西瓜、红芍药、桃树等。当时的铁农具有铁铧、铁犁、铡刀、铁镰、铁锄、铁锹等,十分完备。女真人还与汉民一起创造了种植粮谷的轮作制度,在大田用牛、马拉犁杖,起垄点种,广种薄收的耕作法。那时人们还用水碓舂米。

  计丁授田

  订丁授田是在牛录(佐领)为单位的农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满族的农耕最大的特点是,以牛录(佐领)为单位,聚居在一个村屯,实行兵农合一,外出则为兵,入屯则为民。后金时,在牛录为单位基础上,按旗丁分给耕地,每一男丁种粮田五日(垧),种棉田一日(垧)。这是份地,一家衣食,凡百差谣,皆从此生。同时,每三丁还要种官地一垧。这就是所谓的“计丁授田”。这些措施,开了满族大规模农耕生产的先河。当时,辽沈平原拖克素(田庄)遍地,粮食产量明显增加。

  屯居旗人与旗下家人

  满族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是屯居旗人和旗下家人。所谓“屯居旗人”,即正身旗人中一部分屯居乡村、从事农耕的人。所谓“旗下家人”,他们聚居在所属八旗佐领管辖内的村庄里,以农耕为生。他们是满族中的绝大多数,平时以农为业,战时也抽丁打仗。

  御苑胭脂米

  清康熙帝,一生重视农业,自己在皇宫中试种水稻,并成功培育出“御苑胭脂米”,俗称“御稻种”。

  《康熙几暇格物编》“御稻米”条中,记载了康熙帝发现“御稻种”并加以推广的经过。采用单株选择育种法,成功选育了一种早熟、高产、气香而味美的水稻种,称“御稻”。经过三十余年的试验和培养,取得好收成。康熙五十四年(1715),首先在江南的苏州和江宁(今南京)等地推广,后来遍及江西、浙江等省。由于御稻种一年两熟,使单位产量大为提高,有力地调动了农民种植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围柳求雨

  往昔,在满族中还有围柳求雨的习俗,由族中女子腰围柳叶求雨。后来,受汉文化的影响,多向龙王求雨。求雨时,人们抬着龙的模型,上覆柳枝架成的护棚,男的头围柳圈,赤脚,鸣锣开道,举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小旗。家家户户则焚香叩头,接龙驾。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满族风俗  农业生产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