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民族   > 满族风俗

满族风俗

满族“食”的特色

2005-11-05 00:00 黑龙江日报 < 878
  满族人沿袭了女真人吃山野菜的习惯,春天山野菜是满族人的主要蔬菜,“野菜有名柳蒿者,春日家家采食,味道何其鲜美,满族谓之额穆毗”。至今居住在偏僻山区的满族人到春夏之际仍然有上山去采山野菜吃的习惯,采集的山野菜品种有明叶菜、蕨菜、薇菜、柳蒿菜等。   清朝中期,在满族先世...

  满族人沿袭了女真人吃山野菜的习惯,春天山野菜是满族人的主要蔬菜,“野菜有名柳蒿者,春日家家采食,味道何其鲜美,满族谓之额穆毗”。至今居住在偏僻山区的满族人到春夏之际仍然有上山去采山野菜吃的习惯,采集的山野菜品种有明叶菜、蕨菜、薇菜、柳蒿菜等。

  清朝中期,在满族先世聚集的宁古塔地区,以食稗、粟为主,无论是富贵人家食用的稗子米,还是贫穷人家食用的粟子米,多数都是粘性粮食。满族人素有爱吃粘食品的习惯,这是因为粘食品不仅好吃可口,而且抗饿,吃了以后身体强壮有力。这种粘食品适合于远程外出从事狩猎活动和出征作战,因此也曾作过八旗军的军粮。至今东北地区满族人仍保持着种粘性粮食、吃粘食品的传统习惯。只是在不同地区种植的粘性粮食的品种不同而已。如辽宁省喜欢种粘高粱,吉林省东部敦化县一带喜欢种粘苞米,宁古塔地区喜欢种粘谷子,松花江流域,特别是肇源、肇州一带喜欢种粘糜子。粘食在不同季节有不同的做法。黑龙江省宁安县农村满族群众春天种地的时候,包上小豆馅,放在锅里烙成饼(俗称“粘火勺子”),香脆可口,夏天铲地的时候用苏子叶包成饽饽,放在锅里蒸,俗称“苏叶饽饽”,味道清香扑鼻。秋天用粘米打成打糕口味更佳。冬天用粘米面包上小豆馅(俗称“粘团子”)放在室外冻贮起来,随吃随蒸,既方便又能保持味道鲜美。

  满族人在入关前是吃苏子油,“油皆苏子所打,斗得油八、九斤”。清代宁古塔将军曾在城南设油坊,专门负责供应将军府内食用油。现在的黑龙江省海林县旧街乡依家油坊村就是当年宁古塔将军府油坊旧址。宁西塔将军府迁到宁古塔新城时,这里变为民间油坊。

  满族人在夏天喜欢吃“酸汤子”。“酸汤子”是一种面食,其做法是用金属片制成一个小圆孔的模具,使用时放在手中把和好的面放在手上用手用力地挤,而顺小孔流下来成为面条直接落入锅内,煮熟后捞出来配上调料,就成为一种解暑的冷食。

  长期生活在寒冷环境中的满族人,创制出一种用冷冻保存食品的方法。东北北部的冬天,气温在零下三十多度,白雪皑皑,滴水成冰,清洁无尘,是一座天然的冷库,这样的气候条件给居住在这里的满族人养成了吃冷冻食品的饮食习俗。现在东北地区特别是黑龙江省农村的满族人,在冬季还利用自然条件冻饺子、冻粘团子、冻豆腐、冻梨等。特别是把鲜肉埋在大雪堆里冻起来,能防止风化,保持肉的鲜美佳味。满族这种利用自然低温冷藏食品的方法,既能杀菌防腐,又能保持食品的鲜美。这种独特的饮食习惯只有在寒冷的气候环境中才能产生,并得到保存和发展。

  根据东北地区冬季气候寒冷、没有鲜菜的特点,满族人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还摸索出适合北方特点的冬季贮藏蔬菜的方法,“至秋末则惟黄金菜一种,土人(这里指的是当时住在东北的满族人)以盐浸之,贮瓮中留供冬春之需,谓之酸菜,调羹颇佳。或以芜菁、萝白两种入窖,随时取食”。这种腌酸菜和把新鲜萝卜、白菜下窖贮存的方法,至今仍是东北农村继续使用的方法,现在不仅东北地区的满族人继续使用这种方法,关里各省来东北的汉族人也学会了使用这种方法。酸菜、猪肉炖粉条子是东北满族人比较喜欢的一种菜肴,不仅味道可口,而且肥而不腻,能增加食欲。

  满族还有一个冬季贮菜或水果的方法,就是将蔬菜或水果晾晒风干贮存。他们将鲜果用糖蜜浸后风干,即“渍山果”,也即现在的“果脯”。现在北京产的果脯闻名于世,这与满族等北方民族入主中原之后长期在北京居住,把东北“渍山果”的习俗带进北京有关。现在东北农村的满族人仍有夏秋晾一些干菜、冬春食用的习惯。


标签:吉祥满族  满族网  满族  满语  满文  满洲族  满族网站  满网  八旗  清朝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