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料甸满族乡 “杀猪菜”源于满族习俗
2007-06-01 00:00 东北新闻网 <
1747
料甸满族乡,作为女真族的故地,一直承载着继承和弘扬满族传统文化和民俗的重任。昨天,记者一行来到料甸满族乡南红村看到,满族传统四合院已不多见,别具特色的满族民俗也逐渐消失,南红村正红旗下辉煌一时的满族风情难得再见。 ...
料甸满族乡,作为女真族的故地,一直承载着继承和弘扬满族传统文化和民俗的重任。昨天,记者一行来到料甸满族乡南红村看到,满族传统四合院已不多见,别具特色的满族民俗也逐渐消失,南红村正红旗下辉煌一时的满族风情难得再见。
记者在南红村看到,整齐的砖瓦房分列在道路两侧。记者走进一个传统的四合院,三间房,中间开门,屋外有支撑房架子的“明柱”,屋内有“万”字炕,南北大炕的炕沿上方有子孙椽子。房子的主人、87岁的满族正红旗赵甸和告诉记者,这就是具有满族传统特色的房子,随着生活的富足,有钱的村民都推掉旧房,盖上了砖瓦房,传统的老四合院越来越少,全乡两万多满族人中只剩三五户有老四合院,再过几年这样的房子也许就看不到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满族传统房屋骤减的同时,满族文化和风俗也在此地悄然流失。整个南红村仅有一户保持着祭祖续谱的传统。在和村民的深入接触中,记者发现,能反映满族先人生活现状的绣花方枕、旗袍、筛选粮食用的风车等代表器物,在村民家里也难得一见。
当地的满族文化研究人员认为,现在满族人已逐渐被汉化。与此同时,满族的文化也在无形地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比如说,“抹布”就是来自满语。百姓平时爱吃的杀猪菜、涮羊肉、黏豆包等,都属于满族人的餐饮习俗。满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里的重要一员,具有4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宏大的满族文化历史,传统的住宅风格,别具一格的风土人情等都是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满族文化亟待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抢救。
(新晚报)
- 上一篇:名旦程砚秋眉清目秀 阔太太们对他垂涎不已
- 下一篇:史上有影响的满族宴
相关文章
-
03-02夏园行宫
-
03-02一夜皇妃
-
03-02龙褂
-
03-02《满文老档》白话译本-(第67节)
-
03-02《满文老档》白话译本-(第70节)
-
03-02《满文老档》白话译本-(第68节)
-
03-02《满文老档》白话译本-(第71节)
-
03-02《满文老档》白话译本-(第69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