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   > 历史考古

历史考古

努尔哈赤迁都赫图阿拉城原因探析

2012-08-06 17:59 抚顺党史 曼陀罗山庄 2350
从1587年至1625年的38年间,努尔哈赤曾经五次迁都,最终定都沈阳,一如《清史稿·太祖本纪》曰:“凡五迁乃定都焉。”这“五迁”,一是从佛阿拉城迁至赫图阿拉城;二是从赫图阿拉城迁至界藩城;三是从界藩城迁至萨尔浒城;四是从萨尔浒城迁至辽阳;五是从辽阳迁至沈阳。“五迁”之第一迁...


  从1587年至1625年的38年间,努尔哈赤曾经五次迁都,最终定都沈阳,一如《清史稿·太祖本纪》曰:“凡五迁乃定都焉。”这“五迁”,一是从佛阿拉城迁至赫图阿拉城;二是从赫图阿拉城迁至界藩城;三是从界藩城迁至萨尔浒城;四是从萨尔浒城迁至辽阳;五是从辽阳迁至沈阳。“五迁”之第一迁,即是从佛阿拉城迁至赫图阿拉城。万历十五年(1587年)正月,清太祖努尔哈赤“于硕里口、虎拦哈达东南加哈河两界中之平冈筑城三层,并建宫室”①。这就是佛阿拉城,它的建立使建州女真进入巩固发展的新时期。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正月,“上自虎拦哈达南冈,移于祖居苏克素浒河、加哈河之间赫图阿喇地,筑城居之”②,即是努尔哈赤首次迁都。此次迁都既是考察努尔哈赤屡次迁都的典型个案,又是研究后金政权崛起的重要问题。因此,迁都的原因值得我们仔细考证。本文拟就该题进行初步探讨,将从政治因素、军事因素、自然因素等各个角度,逐一分析努尔哈赤第一次迁都的种种原因。
 

  一、加强民族凝聚力的政治因素
 

  都城作为国家的行政中心,其政治功能居于首要地位。都城的政治条件如何,在以血缘为纽带的中国古代社会至关重要,成为统治者定都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对于后金这样的少数民族政权来说,其政治意义尤显重要。较之佛阿拉城,赫图阿拉城的政治条件更为优越,有利于加强民族凝聚力,促进女真民族的团结统一。
 

努尔哈赤迁都赫图阿拉城原因探析 图1
赫图阿拉城

  《清史稿·太祖本纪》载:“癸卯春正月,迁于赫图阿喇,肇祖以来旧所居也。”“肇祖”是指努尔哈赤的六世祖猛哥帖木儿,《清史稿·太祖本纪》说他曾“移居苏克苏浒河赫图阿喇”③,这是明显错误的。猛哥帖木儿曾率部众几经迁徙移居图们江下游的斡木河(今会宁)一带生活,最后在会宁被杀害。他从来没有到过赫图阿拉。尽管如此,这里强调“旧所居”,却是点明第一次迁都的政治因素。赫图阿拉既是努尔哈赤祖上的世居地和任官地,又是努尔哈赤本人的出生地。这样一个地方,得天独厚地拥有了凝聚和发展建州女真民族力量的政治条件。

  最早到赫图阿拉生活的是努尔哈赤的五世祖董山。明正统五年(1440年),董山与其叔凡察率所部300余户迁到苏子河(今新宾)一带,意图投奔建州卫的李满住。然而,李满住在当时已经移居别处,董山与凡察便在李满住所居旧城佛阿拉城附近选择优势之地建赫图阿拉城居住。明正统七年(1442年),建州女真在原有的建州卫、建州左卫基础上,增设建州右卫,合称“建州三卫”。“董山官至左都督,在苏子河流域势力大振,渐而兼管三卫事。”④后来,努尔哈赤的曾祖父福满生有六子,“六子六处,各立城池,称为六王,乃六祖也”⑤。其长子德世库居觉尔察,次子刘阐居阿哈伙洛,三子索长阿居河洛噶善,四子觉昌安居赫图阿拉,五子包郎阿居尼玛兰,六子宝实居章佳。觉昌安就是努尔哈赤的祖父,他在六子中势力较强,承袭祖业居住在赫图阿拉城。觉昌安之四子塔克世,即努尔哈赤的父亲,也居住于此。之后,这里也成为努尔哈赤本人的出生地。赫图阿拉城之外的五城“距黑秃阿喇远者不过二十里,近者不过五六里”⑥,都是依险筑城,各自扼守通往赫图阿拉城的沟谷要道。六城以赫图阿拉城为中心,形成了方圆10公里以内的女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区域,既有利于“六祖”各据一方,又有军事防御作用。觉昌安被明廷授予建州左卫都指挥使一职,其子塔克世任指挥使。他们执掌建州左卫的事务,力图重振建州女真势力。

  世居于此,给予建州女真人民以家族归属感和民族荣誉感,据此生存发展有了不竭的动力;任官于此,说明建州女真先祖曾在此施政,民族政权的建立有了历史依据。努尔哈赤出于统一女真各部、建立民族政权的目的,自然要选择这样一个祖居之地,以便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历史证明,这个选择是准确无误的,赫图阿拉城确实发挥了巨大的政治作用,极大地凝聚了民族力量,加强了女真民族内部的团结统一。一个弱小民族的兴起,正是源于这股巨大的民族凝聚力。因此,由于加强民族凝聚力的政治需要,势必迁都赫图阿拉城。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努尔哈赤  迁都  赫图阿拉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