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1921 李大钊派人来辽筹建党组织
《盛京时报》上的新诗《偶像》
今年,时值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祖国大地处处唱起了或激扬或优美的红歌。站在这个世纪、这样一个和平年代里,回望上个世纪建党初期那轰轰烈烈的岁月,谁人不心生感慨!多少革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为的是心中那不灭的梦想,为的是使祖国从列强的铁蹄下挣脱、重塑民族的脊梁。
1921年7月,在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刚刚拟定的党纲上这样写道:“我们的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随后,在全国各地,党组织如同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1921年,也正是辽宁地区党组织酝酿的年份。
“马列主义”思想 纷纷涌上报端
我们上期介绍了傅立鱼,和在其努力下得以刊载在报纸上的文章《六个月间的李宁(列宁)》,其实,马列主义思想在辽宁的传播不只有这些,尤其在报纸杂志上,从1919年之后,介绍马列主义与十月革命的内容纷纷冒了出来。它们的刊登对辽宁地区党组织的建立起了莫大的作用,可以说算得上是舆论“先驱”。
随着“五四运动”带来的思想上的冲击,辽宁先进的知识分子们欣喜若狂地发现了自己的意义,他们奔走相告,他们积极努力地搜求一切能够救国能够唤起民族沉睡之心的办法。这时候,十月革命的消息如同一股灼热的夏风一样吹进了爱国知识分子的心里,他们一拍手,发现,嘿,原来可以这样!比如l920年12月4日的《泰东日报》中的一篇文章《俄政府正式声明》就极大地鼓舞了人心,让国人似乎看到了新的希望:“凡旧俄帝制政府与中国订立的一切条约,劳农政府均愿根本废弃,所有从前获得各种之权利亦愿交还中国。 ”这和列强们丑恶的面目形成了极大反差,因此巨大的热情彻底让爱国知识分子们行动起来了,关于马列主义的文章也在报纸上越来越多。
辽宁首先从大连开始,傅立鱼在1919年于《泰东日报》先后发表了《匈国劳奴政府经过实况》《六个月间的李宁(列宁)》等文章,在大连甚至整个辽宁都产生了强烈反响,这算得上是辽宁报纸对于马列主义思想传播的第一声晨钟。此后,辽宁各地钟声此起彼伏都敲起来了。陈独秀、李大钊、瞿秋白等人都曾先后在辽宁地区的报纸杂志上发表过文章。如1919年12月11日瞿秋白写的《中国的劳动问题 世界的劳动问题》就被大连报纸刊登了,点出了资本家的压榨导致了“劳动界的不平”,要想改变外国资本入侵,中国自己就得先改变落后的面貌。 1923年3月4日的大连报纸中则刊登了陈独秀的文章,文中提到:“要达到革命之目的,只有有组织有系统有计划科学的暴动……才能使革命的新势力有建设新秩序来代替旧秩序的可能。 ”
有舆论上的宣传还不够,辽宁地区还涌现了很多进步团体。除了傅立鱼努力促成的大连中华青年会外,差不多前后几年间,阎宝航、郭纲、高子升等人还组织了“星期三会”,这个团体对马列主义在辽宁地区的传播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顾名思义,“星期三会”就是每个礼拜三,大家伙儿聚在一起开个小会,互相讨论新思想新文化。刚开始,大家还停留在寻找出路的阶段上,后来,郭纲率先把一些有关马克思主义的书籍带到了沈阳,星期三会的人们就立刻被吸引了,每个星期三大家讨论的马克思主义相关思想成了聚会的热点。随着他们的兴趣越来越大,后来,星期三会还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小组,高子升当了小组的核心,于是,附近学校里的进步青年成了他们重点“帮扶”和宣传的对象。
(记者 张珺)
上一页 1 |
相关文章
-
03-23《龙凤旧事》之中学时代 (续二)
-
03-22辽宁出土5千年前石人像 瓜子脸高鼻梁樱桃口
-
03-22满文出现前女真人用什么文字
-
03-22王尧:母亲回忆能工巧匠的外祖父
-
03-21你知道顺城区的历史沿革吗?
-
03-21赵广庆:抚顺近代山林的衰落
-
03-21柳枫
-
03-21满文书面语反映的是建州女真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