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 历史人物

历史人物

【记 忆】徐永军:魂牵梦绕母亲河(3)

2012-09-05 19:38 抚顺新闻网 5164
    【记 忆】 魂牵梦绕母亲河——浑河徐永军长虹卧波(一) 郑永争/摄    “朋友啊朋友,请记住这条河流。它在神话里诞生,有着无尽的源头。它在山野里流过,带着辉煌的追求,灌溉着一方热土,养育着几代风流。”每当听到...

【记_忆】徐永军:魂牵梦绕母亲河 图1

长虹卧波(三) 周遵环/摄

    岁月流逝,地复天翻。新中国建立后,党的政府为了彻底根治浑河水患,决定拨巨款在浑河建一座大型水库。1954年3月的一天,位于抚顺市区东部十余公里处,开始响起了不寻常的隆隆开山炮声。4年后,在传说唐朝名将薛仁贵东征时曾两次安营扎寨、埋锅造饭的地方,后来被称之为大伙房的浑河河道上,一道长1367米、高48米的拦河大坝拔地而起,坝内可蓄水21亿立方米,奇迹般地展现了“高峡出平湖”的壮阔景象。

    1958年6月2日,朱德委员长来抚顺视察,参观大伙房水库后欣然命笔:“大伙房水库,源自长白山流出,抚顺工矿区人民,子孙万代享幸福”。如今,50多年过去了,在这半个多世纪的岁月中,浑河流域平均每10年发生一次洪水。每次山洪肆虐,均被大伙房水库拦腰降服。大伙房水库不仅锁住了浑河的野性,发挥了防洪、溢洪作用,还在旅游、灌溉、发电、养鱼、为下游城市提供饮用水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如果说修建大伙房水库是综合治理浑河的前奏曲,那么整治市区段河道则是这项系统工程的新乐章。记得上个世纪50年代末期,有人曾设想:多瑙河畔的布达佩斯城景色怡人,抚顺也有一条河,为什么不能把这里变成东方的布达佩斯。然而,由于新中国刚刚建立,在那百废待兴的年代,人们需要“先生产、后生活”,“重生产、轻环保”是普遍现象。之后,由于长期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国民经济搞到濒临崩溃的边缘,全市人民治理浑河市区段、将其打造成“东方布达佩斯”,只能是一种奢侈的启盼。

    在上个世纪50至70年代,抚顺作为重化工业基地,开发强度大,大量的工业废水、废渣、废气,加上居民生活产生的污水、垃圾,无休止的排入浑河河道。把个原本比较清洁的河流,污染的面目全非。河道里能挖出煤泥,河面上漂浮的油污,划根火柴就能点燃。每逢枯水季节,这里的水量减少,河水发黑发臭,使鱼虾绝迹。天真无暇的儿童们再也不敢到这里游泳嘻戏。“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青年男女,每当路过这条河,只能加快脚步,掩鼻而过。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