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听专家讲述的永安桥往事(2)
1913年由抚顺炭矿出部分资金,又集民捐,在原桥的东侧易地新修桥梁。用红砖混凝土建桥基,用木材修桥体和桥面,建成了抚顺地区横跨浑河的第一座半永久式桥梁。桥宽4.7 米,长303米,命名为永安桥,其涵义是永庆安澜的意思。这便是永安桥的最初得名。关于永安桥的命名,中日间曾发生过一场尖锐的斗争。日本侵略者出于侵略扩张的野心,坚持桥名仍为“四国桥”。当时,抚顺民众反日爱国情绪高涨,使日本人的这一企图未能得逞。1913年4月5日,抚顺县知事程廷恒就桥的命名问题专门上书日炭矿长米仓,然而日本人对此并不死心,在桥南的立柱上刻了“四国桥”三个字。但是,抚顺民众乃至中国官员对此都一致反对。在大桥剪彩那天,抚顺民众约同省里官员一起参加了典礼,并在桥南的大梁上,堂堂正正地挂起奉天将军张锡銮亲笔书写的“永安桥”字匾,正式命名该桥为“永安桥”,粉碎了日本侵略者的阴谋。
1926年,浑河河水泛滥,因永安桥桥面为木制结构,又年久失修,中间一孔和北头一孔的桥面被洪水冲走。这以后人们对该桥虽做过临时修补,但桥上交通仍是时断时通。“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武装占领了东北,9月20日,为了加强对抚顺人民的统治,日本守备队便与伪县公安局达成“协议”,强迫老百姓复修了一架简便木桥,桥宽1.2米,长320米。此桥第二年春便被冰排击毁。
由于浑河桥梁对于日寇掠夺资源和维护其反动统治的作用越来越大,所以,日本侵略者决定在浑河上修一座钢筋水泥结构的铁架桥梁。1931年9月,他们从中长铁路运来帝俄时期留下的旧铁桥架,改造了原有桥体,在浑河上架起了一座宽5.2米、长304米的铁桥。该桥于1932年11月竣工。为了安定民心,桥名仍称“永安”,由伪奉天省长臧式毅永安题名,并用大理石雕刻,镶在桥头。
这就是抚顺解放前永安桥几经变化的历史。1948年抚顺解放后,永安桥才结束了它苦难的历程,开始新的生涯。1950年,人民政府对永安桥进行了修复。1957年又对桥梁进行了整体改造,将桥墩加宽,对旧桥进行了加固加宽处理,车行道由原来的4.5米改建为7米,桥两侧各加1.5米的悬臂式人行道。大桥两侧人行道的增建,便利了桥上的交通。尤其是桥的宽度由原来的7米加宽到12米,极大地提高了通行能力。
1993年,市政府又投资500万元,对永安桥进行了改造,在原桥两侧各加宽4.5米,下部结构采用六式铁路军用桁架连续叠合梁。改造后的机动车道宽7米,两侧非机动车道各宽4.5米,两侧人行道各宽1.5米,进一步提高了通行能力。2005年7月8日,位于抚顺市中心地区、横跨浑河南北两岸的永安桥重建工程正式峻工。该桥为两跨单斜塔双索面斜拉桥,桥梁全长360米,桥面宽38米,双向6车道,北端与临江路和宁远街相连,南端跨越浑河南路快速干道与浑河南路中段和永宁街相连。
旧中国屡修屡坏的永安桥,带给抚顺人民的是几多忧患几多愁,“永安”桥下泪水流。滔滔西去的浑河水,不知掠走了抚顺人民多少血汗与财富。因此我们说,旧社会的永安桥并不“永安”,只有在新中国,当它回到人民怀抱的时候,才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永安”,并乘载着抚顺人民奔向小康。
(史晋宇)2 下一页 |
- 上一篇:抚顺公交的历史记忆
- 下一篇:春游萨尔浒唤起的的历史记忆
相关文章
-
03-30王尧:蜡纸刻写的《晨曦报》
-
03-291951年3月29日抚顺废除封建把头制度
-
03-28努尔哈赤修建的第一座城究竟叫什么名?
-
03-26不散的“雁群”
-
03-25抚顺劳动公园,永远的依恋
-
03-24王尧:流金岁月里的前苏联歌曲
-
03-24王维俊:村里有个姑娘二珍子
-
03-24抚顺新増1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