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记忆   > 抚顺棚改

抚顺棚改

抚顺棚改(一):共和国不会忘记

2012-09-12 14:04 抚顺人民广播电台 孙辉等 772
共和国不会忘记。这座因煤而兴,曾以“煤都”闻名遐迩的历史厚重的文化名城,为迎接新中国的解放和支撑人民共和国的大厦,曾经谱写了辉煌亮丽的一页。那位奉命北上高歌义勇军进行曲的民族英雄杨靖宇,率先在这块热土上播撒了革命的火种,燃亮了煤矿工友心头一把火
  祖国的东北,东北的辽东――辽宁抚顺,对于这座素有“共和国动力燃料炉”美誉的城市,对于这座城市中,常年生活在由矿工房而衍生的棚户区、生活在采煤沉陷区的居民,2005年的春天似乎来得特别早。
  滋润了杏花春雨的季候风,兴匆匆地从南方赶来,和煦的阳光温情地越过北回归线,赶走了最后一场严寒,知时节的好雨,柔情蜜意地挥洒,把槐峰、古城、浑河,泼染成一幅酣畅淋漓的水彩画。
  这是雪花被阳光感动的季节,生长着清新美丽的传说;这是大地被春雷唤醒的季节,渴盼与希冀,温情与和谐,幸福与喜悦,荡漾在浑河岸畔,荡漾在每一个浑河儿女的心头。
  一场规模宏伟、声势浩大的棚户区拆迁改造工程,就在这个浸满真情、贮足温馨、充满爱心的季节,紧锣密鼓地拉开了帷幕。这场牵动了中南海,惠及数十万困难群众的大事件,注定要在这座城市的历史上,写下深情而浓重的一笔。

  
第一篇:共和国不会忘记

抚顺棚改(一):共和国不会忘记 图1


 
  共和国不会忘记。这座因煤而兴,曾以“煤都”闻名遐迩的历史厚重的文化名城,为迎接新中国的解放和支撑人民共和国的大厦,曾经谱写了辉煌亮丽的一页。那位奉命北上高歌义勇军进行曲的民族英雄杨靖宇,率先在这块热土上播撒了革命的火种,燃亮了煤矿工友心头一把火,开辟了三块石、老秃山根据地,抗日救国,浴血转战,用七尺之躯,一腔热血,为人民共和国喷薄而出的第一轮朝阳,献出了最后一抹鲜红。
  共和国不会忘记。在那个激情燃烧的火红岁月,这座由煤、油、电、钢、铝构筑的老工业基地,挺直了“共和国长子”的脊梁,以煤矿工人为主的数十万产业大军,用结茧的双手擎起理想、奉献的火炬,为了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奉献出第一铲精煤,第一桶燃油,第一炉合金钢,第一炉铝水,第一块镁锭,第一台挖掘机……无数个第一,为共和国大厦奠基。
  这块充满激情富于创造的热土,又迎来了一位生在湘江边、浑圆的脸膛常挂着微笑的小战士。仿佛这座城市盛产的煤与油燃烧自己、奉献他人的特质,给予了他太多的滋养,这里走出了以创造和奉献为乐的雷锋。当这里的人们把人民代表的选票投给这位小战士时,真诚投入、无私奉献,就成了浑河儿女心甘情愿选定的理想座标。雷锋和雷锋精神,在成了奉献给全社会、全人类财富的同时,又成了这座城市的一张“名片”。燃烧自己,奉献他人,塑就了这座城市的品格,这个城市的灵魂。那敞开胸怀、掏肺剖心、默默奉献的露天大坑,那忠于职守、勇于承担的井架、煤钻、炼塔、高炉,仿佛一齐在向世人述说着——抚顺昔日的奉献与辉煌!
  跋涉岁月的万水千山,穿越时光的七彩云烟。抚顺作为“共和国长子”的这块老工业基地,面对煤炭资源枯竭和经济结构转型的双重压力,已是英雄迟暮,步履蹒跚。一些煤矿工厂关停破产,一座百多万人口的城市,竟有30多万职工下岗失业。那矿阔坑深、老迈沉寂的“西露天”,18平方公里的采煤沉陷区和矿工房衍生的一片片棚户区,以及生活在棚户区和采煤沉陷区中而无力自助的困难群体,都在向人们提示着这座城市今日的艰难与困扰。
  远离繁华街市的城区东部莫地沟,是由矿工房衍生的,抚顺市55片棚户区之一。原本低矮简陋的矿工房,夹杂着你接我垒、大大小小的煤棚偏厦,南倾北挤,东倒西歪,破烂不堪。建国之初入党、如今已过古稀之年的老矿工袁华兴,就是住在这里的一位普普通通的老住户。他建国后参军,1951年入朝作战,1954年回国,操着一口浓重的四川口音:
     “我是57年从丹东回来的抗美援朝兵,回来时是在东露天就业,东露天下马了又转到西露天了,88年从西露天矿退休,今年72周岁了,当兵部队的时候大手术,在矿务局割了四回,胆结石,胆总管碎石,都是胆总管取石。来的时候很有希望。高高兴兴搬到这个莫地沟来的时候,我才27岁,所以不挑地方,不挑住处,也不挑啥。”
     刚刚抖落了抗美援朝一路征尘的袁华兴,就是这样义无反顾地和成千上万有着强烈翻身感的工友们,高喊着“先生产、后生活”的口号,又为年轻的共和国,开掘着、奉献出助推时代火车头的滚滚乌金。
     后来,老袁退休了,把接力棒递给了孩子。
     再后来,煤矿资源枯竭了,孩子又下岗了。
     多次让房的袁华兴到了古稀之年,仍然苦守着莫地沟的破平房。平房墙壁上最显眼的地方,毛主席的像还挂着。骨瘦如柴的老人,当年点燃在心中的那盏灯还亮着。
     “在那时来说,党员说话是算数的,干劲也有,做什么都十足地,我一生来说为党捐献工资、让房子、让工资,都有我的份。所以我这个党员年轻时代没白当,况且先进生产者我没少获得,到现在我有毛主席像,有奖章。老了病多体弱,文化低,所以也做不出啥来了,得到了党的关怀,党给了我幸福。”
     袁华兴看着市面上日新月异的变化,驻守在心头的希望之火没有泯灭――党和政府不会忘记咱!
     党和政府不会忘记咱――这也是许许多多老棚户人的信念。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抚顺  棚改  共和国  忘记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