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中国走进抚顺之《大搬家》
2006年3月,当我们《走遍中国》摄制组来到辽宁省抚顺市的时候,发现了一个特别的现象。这座只有240万人口的城市,居然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有1/10的城市人口在搬家。我们不禁好奇地走访了一些搬家的居民。王文章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是个退休老工人,今年81岁了。他把我们带到了他搬家前曾住过的老房子。
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抚顺是中国一个重要的工业基地,这里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它引来了大量来自各地的采煤工人。为了解决采煤工人的住房问题,各个企业在煤矿附近的山沟里,就近盖起了工棚和大片的简易房。对于刚成立的新中国来说,当时那一排排整齐的简易房,也不是一般老百姓都能住上的,那里住的大多是领导干部和生产劳动模范。王文章就是这样的幸运儿,因为他曾被评为井下采煤工人中的先进工作者。
本来简易房准备十五年后就拆迁的,没想到王文章一住就是近五十年。住的年头越多,出现的问题越严重。冬天破墙漏风,室内外的温度几乎相同。雨季来临时,屋外下大雨,屋内则下小雨,黄泥沙砌的墙面根本贴不上东西。几十年来王文章家的人口也不断增加,可是一家人仍住在25平方米的小屋里,六口人挤在不到3平方米的炕上睡觉。
这是抚顺市最大的煤矿之一——西露天矿,也是亚洲最大的露天煤矿。50年来,抚顺的产业工人为共和国贡献了6.5亿吨煤炭,上缴利税达47亿元人民币。在这里,生产出了中国第一吨煤,第一桶石油,第一吨硅,第一吨钢和第一台挖掘机。然而做出如此贡献的工人们几十年来却长期居住在生活条件极其艰苦的简易房里,是什么支撑着他们耐心等待着棚户区改造的那一天呢?
这是王文章的老邻居张永会,今年76岁了,他的老伴退休前也曾是选煤厂的劳动模范。他有三个儿子都是在棚户区里出生的,三个儿子结婚时,没有房住,只好在简易房的旁边又临时搭建了两间房子,抚顺人给这种房子取了一个独特而又怪怪的名字“偏厦”。张永会还在自己的住处开了个小商店,卖日用品,在附近的山上种烟叶卖点钱。50年来他从没向政府伸手要过救济。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家百废待兴,人们满脑子想的都是工作吃苦在前,生活享受在后。全国上下,大家的生活水平都差不多。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改革开放,先富起来的人都住进了新建的楼房,在抚顺,住在棚户区的几十万人却成为一个贫穷弱势的群体。他们中有老一代退休工人,中年一代下岗工人,单亲家庭,低保户和残疾人等,居民的人均收入不到二百元。这和改革的前进步伐极不和谐,而且这个群体中,居然有72%的人是产业工人。这无时无刻不牵动着中国政府各级领导的心。
2004年6月6日,中国中央政治局常委吴官正到抚顺视察,在走访棚户人家时,他动情的说:“我们的领导干部一定要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间,实实在在地把群众的困难和问题解决好,构建和谐社会。” 2004年12月26日,辽宁省委书记李克强刚上任第12天,便深入棚户区老百姓家中问寒问暖。当他看到屋内的白菜上都结了一层冰,老百姓在零下30度的室内居住,阴冷苦寒,垃圾堆里连根烂白菜叶都找不到时,他的眼睛湿润了。然后斩钉截铁地说:“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改造棚户区。”
2005年4月,政府庄重地向棚户区的居民承诺:在两年内,推倒200多万平方米的旧房,建起几百栋的楼房,让棚户区的居民全部住进新楼。然而要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这对于仍负债累累的抚顺市政府来说,无异于天方夜谭。筹集几十亿元资金的问题,严峻地摆到了这些雄心壮志的父母官们面前。
截至2006年2月不到一年的时间,抚顺完成拆迁面积达125万平方米,是过去18年来全市棚户区改造总量的1.69倍。人们称这种前所未有的棚改建设速度为“抚顺速度”。
每天王文章和他的邻居们都要到建设工地来散步。50年的梦想,半个世纪的企盼将成为现实,棚户区的老百姓啊,怎能不欣喜万分!
王文章告诉我们动员搬家的那段时间,省里、市里、区里、街道的各级干部都去过他家,宣传解释有关政策。据说政府抽调了几百名干部,义务地挨家挨户解答群众提出的各种问题。
这是望花区棚户区指挥部的部长王双庆,他每天起早贪黑地奔走在棚户区的千家万户,却没想到在这半年多的时间里,他的刚满三岁的儿子已经学会了打电话。
正是有了王双庆这样的好干部做宣传工作,王文章才及时了解到先签约拆迁的人可以先挑房的规定,他毫不犹豫的带头签署了搬家的合同。签约后王文章就从政府公布的公示板上了解到房子的户型,每户有300元搬家费的规定。于是他积极主动第七个挑好房子。为了公平华山棚户区采用了抓阄的形式,让司法机关公证,争取使回迁的居民们人人满意,和政府配合默契。
2005年10月,政府兑现了承诺,仅用七个月的时间,在棚户区拆掉了125万平方米的老房子,盖起了144栋新楼房,一万多户棚户人家搬进了新居。王文章和他的邻居樊国贤也都陆续搬进了新家。拆迁中的政策规定:原来居住在棚户区时每家的居住面积是多少,搬进新楼后新房的面积仍是多少,不用付一分钱。如果家庭人口多、有几代人还允许扩大面积。凡是扩大面积都要付款,而且因为不同理由扩大的面积价格也是不一样的。但所有价格都低于抚顺市商品房的市场价格。
据统计,过去棚户区里平均每10户家庭中仅有1.34人有稳定的工作,下岗工人多。每年因贫困引发的离婚等社会问题明显多于其他地区。大搬家后这些棘手的问题是怎样解决的呢?我们发现在许多小区已经建成了各种各样的再就业培训中心,许多下岗工人在培训中心掌握了新的谋生技能,重新找到了工作,增加了家庭的收入。
幸福和快乐,弥漫在这个昔日的棚户区、今天的新楼群里。在抚顺市的居民们一张张灿烂的笑脸上,我们仿佛看到了抚顺这个老工业城市的未来。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 上一篇:抚顺老人讲述自己的牛棚经历(一)
- 下一篇:走遍中国之《地下挖出的城市》
相关文章
-
03-02说说抚顺的篮球运动发展
-
03-02夏园行宫
-
03-02一夜皇妃
-
03-02龙褂
-
03-02抚顺县委书记张佐汉牺牲在哪?
-
03-02一张抚顺红卫兵串联时的路条
-
03-01老班长长贵的浓浓同学情
-
03-01张敬红:难忘老房东黄叔黄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