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古代抚顺

古代抚顺

女真族的南迁过程探讨

2012-09-26 18:57 历史帝国 丰寸三 1573
明初女真的建州、海西和“野人”三大部之间及其内部,不断发生互相兼并和掠夺战争,“野人”女真时常侵袭建州和海西,“数与山寨仇杀,百十战不休”。建州与海西为了躲避“野人”女真的侵扰,并加强同辽东及关内的经济联系,有些部族和卫所逐渐向南迁移。元朝曾在建州女真地区设置五个...

女真族的南迁过程探讨 图1


  明初女真的建州、海西和“野人”三大部之间及其内部,不断发生互相兼并和掠夺战争,“野人”女真时常侵袭建州和海西,“数与山寨仇杀,百十战不休”。建州与海西为了躲避“野人”女真的侵扰,并加强同辽东及关内的经济联系,有些部族和卫所逐渐向南迁移。


  元朝曾在建州女真地区设置五个万户府,任命五万户。到了明初,居住在三姓(即黑龙江省依兰县)附近的有五个万户中的三个,即胡里改万户阿哈出、斡朵里万户猛哥帖木儿和托温万户高卜儿阏。其中胡里改阿哈出部在牡丹江入松花江江口以东,斡朵里猛哥帖木儿部在牡丹江入松花江江口以西,互相为邻。这里由于经常遭到北面兀狄哈人的侵袭,不得安宁,故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左右,猛哥帖木儿率部众离开故乡,溯牡丹江而上,南徙到珲春河流域居住。大约到了洪武九年(1376年)至十七年(1384年)之间,又离开珲春河畔,南渡豆满江(即图们江),进入朝鲜东北庆源、镜城一带居住。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又南移到阿木河(即吾音会,今朝鲜会宁)地方居住。


  与此同时,洪武五年(1372年)前后,阿哈出也率部众背井离乡,沿着牡丹江南进,迁徙到图们江以北,珲春河以西居住。永乐元年(1403年)十一月,阿哈出等赴明都应天(即南京)朝贡,明廷在胡里改部住地设建州卫,命阿哈出为指挥使。他立即向明廷推举自己的近邻和亲戚,现居阿木河的猛哥帖木儿,称他“聪明,识达天道”。永乐帝便遣使前往招抚。永乐三年(1405年)九月,猛哥帖木儿随明使到应天,觐见永乐皇帝,明廷授他为建州卫指挥使。


  永乐四年(1406年)春,阿哈出因与朝鲜关系恶化,再加上兀狄哈南下侵扰,于是率部众由图们江北岸,西迁到辉发河上游的凤州(即吉林省海龙县)居住。永乐九年(1411年)四月,猛哥帖木儿也因与朝鲜关系不好,加之兀狄哈侵袭,便率部众迁往凤州,与建州卫阿哈出同住一地。永乐十年(1412年),猛哥帖木儿入京朝贡述职,明廷考虑到他和阿哈出原皆为元朝的万户,现在却是建州卫管辖的部属,显然不妥。因此,增设建州左卫,命猛哥帖木儿领其卫,任指挥使。


  永乐九年(1411年),阿哈出逝世,由其子释家奴袭官。大约永乐十八年(1420年),释家奴去世,由其子李满住承袭,统辖建州卫。因为凤州经常遭到蒙古的侵扰,永乐二十年(1422年)九月,建州左卫猛哥帖木儿向明廷请求迁往他地定居,永乐帝敕谕准许复还朝鲜阿木河地面居住。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猛哥帖木儿率部众回到朝鲜境内阿木河驻牧,但是仍同明朝政府保持密切的臣属关系,为明廷悉心任事。宣德八年(1433年)十月,猛哥帖木儿协同明军镇压杨木答兀叛乱遇害。永乐二十年(1422年),建州卫李满住也向明廷请求迁往别处安居。

  永乐二十一(1423年)初,明廷准许李满住迁往婆猪江多回坪等处居住。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四月,李满住率部众到达婆猪江的西岸兀刺山南麓瓮村一带居住。宣德八年(1433年)六月,李满住因遭朝鲜侵袭,由瓮村迁到兀刺山北的吾弥府(即辽宁省桓仁县古城子)。正统三年(1438年)初,又率部迁徙到浑河上游,六月又移住灶突山(即辽宁省新宾县烟筒山),随之而来的还有他的叔父猛哥不花领有的毛怜卫。


  建州左卫猛哥帖木儿死后,其子董山被兀狄哈掳去,明廷命凡察(猛哥帖木儿异父同母弟)执掌建州左卫事务。他分析形势,深感在阿木河实难久居,故想返回明境定居,由于朝鲜的反对,几经周折,正统五年(1440年)六月,率部经婆猪江,九月到达苏子河与李满住汇合。明廷得知后,将凡察所领的建州左卫安放在以苏子河上游赫图阿拉(即辽宁省新宾县境内)为中心,包括海龙县以南,桓仁县以西的丘陵地带居住。当董山被掳,后由毛怜卫指挥哈儿秃等赎回,明廷授他为建州左卫指挥使,随其叔父一同迁到苏子河。不久董山与凡察为了争夺建州左卫的统治权,叔侄之间发生了“卫印之争”。正统七年(1442年),明政府分建州左卫为二,增设建州右卫,董山领左卫事,凡察掌右卫事。这里的建州卫、建州左卫和建州右卫,史称建州三卫。


  在建州女真南迁的同时,海西女真也纷纷南移。永乐初年,海西女真诸部归附,明朝政府在此广设卫所。永乐四年(1406年),明廷在松花江北岸设塔鲁木卫,任命打叶为该卫指挥。大约成化十九年(1483)前,打叶后人不再袭职,改由的儿哈你为塔鲁木卫指挥,到了正德八年(1513年),的儿哈你因“入寇被杀”,其子祝孔革“听抚入贡”,故授为塔鲁木卫都督。嘉靖三年(1524年),祝孔革赴京朝贡,升为都督佥事,不久他率部众由松花江南迁到开原北的叶赫河一带定居,称之叶赫部。


  永乐四年(1406年),明政府在松花江北岸呼兰河流域设塔山卫,命塔刺赤为指挥同知。正统十一年(1446年),明廷为了协调塔山卫内部矛盾,故增设塔山左卫,命弗刺出为都指挥。该卫地处要冲,“为迤北江上诸夷入贡必由之路”,也是西部蒙古东侵海西的必争之地。成化年间,塔山左卫在蒙古势力的胁迫下,开始南移,寻求明廷保护。弘治初年,该卫已迁到扶余、农安一带。势力逐渐强大,不久明廷命速黑忒为都指挥,掌印管事。嘉靖十二年(1533年),塔山左卫发生内乱,速黑忒被杀,克什纳袭职,不久家族内讧遇害,由其子王忠任塔山左卫都督,因受野人女真的侵袭,由扶余、农安一带率部南下,迁到开原靖安堡广顺关外小清河上游哈达地定居,称之哈达部。


  正当塔山左卫都督王忠率部南下时,他的叔伯侄子补烟(即布颜)也率其部众南下,在乌拉河沿岸定居,筑城称王,称之乌拉部。


  永乐七年(1409年)三月,明朝在依兰设忽儿海卫,命恼纳、塔失为指挥使,二人争夺卫印。五月,明廷从忽儿海卫中分出一个弗提卫,令恼纳掌忽儿海卫,塔失领弗提卫。塔失死后,传至王机,嘉靖时期迁到辉发河畔的扈尔奇山,筑城居住,称之辉发部。


  叶赫、哈达、乌拉、辉发,史称海西四部,又称扈伦四部,扈伦为忽喇温的转音,忽喇温即海西女真驻牧地,因而说明四部原由海西迁来的。海西四部的辖区,叶赫自叶赫河流域,东北达伊通河上游,以及东辽河上游等地;哈达由哈达河中上游,伸延到柴河中游以东地区;乌拉从乌拉街以北,松花江以南,以及拉发河流域;辉发由辉发河沿岸,向南抵达柳河流域。


  建州女真和海西女真的南迁,大体到嘉靖时期基本上稳定下来了,它们沿着辽东北边分散聚居,建州三卫分布在抚顺关以东,海西四部散居在开原以北。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女真  南迁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