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连仲自传(22)这里是藏龙卧虎之地(二)
王连仲自传《我的人生之旅》之二十二
这里是藏龙卧虎之地(二)
在全厂各个车间、班组,到处都流传着他们的传奇故事。其中顶属梁天柱最多。第二车间三工段有个工人叫王占田,是个退伍兵。他媳妇生个胖小子,正赶上“灾荒年”。由于营养不良,奶水迟迟下不来,孩子饿得呱呱直叫,急得他像热锅上的蚂蚁。王占田提溜个筐,盲无目的地在一家商店转悠。真是天无绝人之路,正巧遇见了梁厂长。梁天柱问道:“小王,你要买啥?”王占田愁眉苦脸地回答:“梁厂长,俺媳妇坐月子了,成天稀汤寡水,哪怕有十个八个鸡蛋也行啊!”梁天柱不由分说,领着王占田来到商店办公室,向一位经理一五一十说明情况,然后恳求说:“要求不高,2斤猪肉、5斤鸡蛋就行!”那位经理为难地说:“老同志,这都是定量供应商品,需要凭票购买啊!”“小同志,没有困难,能找你吗!”话语中透出一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劲头。那位经理给倒了两杯开水,说:“老同志,先别急,我向上级请示一下。”说着,他操起电话,把事情的经过简略地作了汇报。对方问道:“老同志长得什么样儿?”那位经理回答:“小个,精瘦,穿件黄呢上衣,戴顶黄呢军帽。”对方又问:“你问问他是不是姓梁?”那位经理回过头,客客气气地问道:“老同志,您贵姓?”梁天柱回答说:“坐不改姓,行不改名。我叫梁天柱。”这一番话都被对方听得清清楚楚,等那位经理重又拿起听筒,对方指示说:“你先按照梁老的要求付货,事后我给补办手续。”于是,王占田拎着猪肉、鸡蛋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有人说:强将手下无弱兵。红砖一厂职工中,也有一批出类拔萃的人物。解放以前就掌铲烧砖的老窑工,经过辽沈战役考验的老战士,积极参加土地改革的老贫农,如今仍然战斗在生产第一线。在我们工段就有不少各个方面的人才。原市政府机关干部姜彦章,原亚洲照相馆高级摄影师李贵元,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生门广太,尽管他们的出身、经历有所不同,但现在都全身心地投入到社会主义生产和建设的滚滚洪流之中。第二车间四工段有一位50多岁的老工人,名字也很普通,叫作孙家芳。他身材矮小,不善言语,总是一声不响地劳作,从不表白自己的过去。后来组织部门在档案里发现,孙家芳在异常惨烈的辽沈战役中,有一次,他曾经孤身一人冲入中央军师部,俘虏46名敌军官兵,荣立一等功,成为全军赫赫有名的孤胆英雄。第一车间二工段有一个50多岁的推土工于作福,平时不声不响,只知道闷头干活,总喜欢在腰间系一根草绳。经过调查得知,他原籍辽宁郑家屯,为张学良将军夫人于凤至的亲侄,还在开国上将吕正操手下当过差。第二车间烧成工段有个码窑工名叫陈维俊,在解放战争中屡立战功,仅两年时间,就从一个战士晋升为团职干部。我在红砖一厂结交了不少朋友,周连贺、蔺全福、刘敬东、李桂森、艾润东、白克明,不胜枚举。他们有的当了厂长,有的当了总经济师,成为企业的栋梁之才。
全厂从党委书记、厂长,到推土工、出窑工,以至打扫架沟、看门收票的人员,都把厂子当成了自己的家,都把红砖看成“命根子”。每逢雨季,大家便提心吊胆,生怕苫坯的的席子被风掀开,晾干的水坯被雨淋着。一旦夜晚狂风大作,暴雨倾盆,在厂区附近居住的干部、工人,在“大房子”居住的独身职工,便纷纷冲入暴风骤雨之中,用砖石固定架棚子,用苇席、草帘苫盖坯垛,生怕水坯遭受一点儿损失。那是1964年深秋,由于建筑行业急需红砖,因而制坯生产便向后延续了六七天,使全厂200多万块水坯,因天气渐冷,阴雨连绵,不能得到有效的干燥。突然,一天傍晚,从电台广播的天气预报得悉:当夜将会出现霜冻。水坯一怕雨淋,二怕冰冻,这还了得!人们从四面八方向厂区涌来。有的背着麻袋,有的扛着帘子,有的抱着被褥,一对小两口把结婚时用的一条毛毯都拿来了。大家一骨脑地往坯垛上苫盖。几位颇有经验的老工人,找来能够燃烧的东西,拢起一堆堆篝火。全厂处处人声鼎沸,烟雾腾腾。经过阻截和驱赶,可怕的霜冻也无计可施,终究败下阵来。这些水坯经过干燥,被装进砖窑烧成红砖,砌筑在遮风挡雨的房屋墙壁上,使黎民百姓住上了冬暖夏凉的好房子。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相关文章
-
11-25王连仲自传《我的人生之旅》之五十四
-
11-11王连仲自传《我的人生之旅》之五十二
-
11-04王连仲自传《我的人生之旅》之五十一
-
10-12本网连载王连仲自传《我的人生之旅》
-
09-30王连仲自传(49)让我们的生活充满微笑(二)
-
09-30王连仲自传(49)让我们的生活充满微笑(一)
-
09-30王连仲自传(48)一出闹剧:水能变成汽油吗?
-
09-30王连仲自传(47)在得失之间作出的抉择(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