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石
赵石(1914-2009)
1953年4 月至1954年4月任中共抚顺市委书记
赵石,1914年4月29日生,河南省荥阳县汜水镇赵村人。原名赵儒洵,曾用名张一民。1929年参加马克思主义读书会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早年经历
1928年入河南省开封第一中学读书。当年转入河北省保定育德中学。1930年和进步同学组织学生会,任班会和班联会主席。九一八事变后参加抗日爱国学生运动,任抗日宣传队队长。1934年考入清华大学电机系,参加了1935年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1936年转到清华大学经济系学习,历任《清华周刊》总经理、十级学生会主席、清华暑期学生会主席,代表清华学生救国会参加北平学联,分工联络工作。全国抗战爆发后,先后在北平参与组织留校同学撤退工作,在济南、南京参与平津流亡同学会的对外联系和统战工作,并奉命赴湖南长沙筹建组织清华、北大、南开三校联合大学学生会。1937年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三军青年战地服务团团长兼中共党团书记。
抗战时期
后到武汉中共湖北省委党训班第三期学习,任第四期训练班主任、省军委干事。1939年2月至6月任中共鄂西北区均州中心县委员会书记。1940年1月至5月任中共鄂西北区委荆(门)当(阳)远(安)中心县委书记。5月至6月任中共荆(门)当(阳)地方委员会书记。9月到延安,进马列学院第六班学习。1942年入中共中央党校一部学习,任支部书记、学习干事,参加整风运动。 1945年4月至6月作为大后方代表团成员出席中共七大。
解放战争
1946年1月至4月任中共辽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蒙古工作团团长兼党委书记。4月由辽热(西满)军区派出,任兴安军区东蒙军事委员会副主任。同月至1947年2月任中共辽西省(1946年6月后改称辽吉省)第五(哲里木盟)地方委员会副书记、辽西军区通鲁警备区副政治委员(至1946年5月)。1946年5月至6月任通鲁联合司令部副政治委员。同年6月至 1947年1月任辽吉军区通辽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哲里木盟分会副主任(至1947年5月)。1947年2月至9月任辽吉省哲里木盟工委书记。4月至12月任东北民主联军辽吉军区哲里木盟军分区政治委员。同年9月至1949年1月任辽北省第四(哲里木盟)地委书记。1948年12月至 1949年5月任中共辽北省委委员、宣传部部长。1949年3月至5月任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辽北省筹备委员会主任。同年5月至1952年6月任中共辽西省委常务委员、宣传部部长(至1950年4月)。1949年8月至9月任内蒙古人民自卫军骑兵第二师党委书记。
建国以后
1949年10月至1950年2月兼任辽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任。1950年4月至1952年6月任中共辽西省委组织部部长。1952年7月至1953年1月任东北人民政府贸易部副部长。1953年4 月至1954年4月任中共抚顺市委书记。1954年4月被错误地停止工作,后被开除党籍,下放基层。曾任沈阳中捷友谊厂机修车间主任,沈阳第三机床厂副厂长。“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1979年经中共中央组织部批准平反。1980年1月至1983年4月任辽宁省第五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80年4月至 1983年8月任辽宁省总工会第四届委员会主席、党组书记,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团成员。1983年4月至1985年7月任辽宁省第六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85年离休后,任东北解放战争史研究会理事长,辽宁省人大常委会机关离休党支部书记。是中共七大候补代表、十二大代表。2009年4月12日在沈阳逝世。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