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图阿拉城古建筑复建纪实
赵维和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赫图阿拉城,历史上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所营造的第一座都城。1601年,努尔哈赤为实施有效的军事防御手段,在其统治势力不断扩大之际,废弃了经营16年之久的佛阿拉城,选定了苏子河南岸的赫图阿拉城。1603年完成了内城的全部防御体系及衙署管理设施建设,1605年完成了外城防御及相关设施建设。
原赫图阿拉城中,建有八旗署衙、汗宫大衙门、关帝庙、昭忠祠、恺甲制造场、弓矢厂、仓廒区、地藏寺、显佑宫,内城四座城门和外城九座城门及其他建筑物体。然而,由于年久失修,赫图阿拉城内的建筑群体,除关帝庙建筑残破不全地保存下来外,截止1985年,其他古建筑群体都已荡然无存。
在近年中,伴随着国家经济改革的大潮,为满足人们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需要,辽宁省将赫图阿拉城确定为省级文物旅游区,制定了文物服务于社会的发展策略,从而拉开了古城古建筑群体复建工作的帷幕。工作关系,笔者有幸在近年中一直参与了考古发掘、专家论证及复建工作,现将本人所了解的赫图阿拉城古建筑复建情况介绍给读者。
正白旗衙门,清代上三旗之一的衙署,它是处理军事及民事的兵民合一的管理机构。根据文献记载,建筑群体内原建有正房五间,东西配房各五间,门房五间及带有满族建筑特点的影壁和青瓦脊院墙。该建筑群体延至“文G”期间,基本保持完好,一直作为村办公室及知青宿舍使用。1978年,老城村由一个行政村分成几个村级机构时,各村分别从各自的利益出发,对建筑群内的所有建筑物体进行拆卸,并将拆卸后的砖瓦及木料运至各自村中,据为己有。1985年,根据省文物部门的指示,县文物部门对原建筑内的五间正房进行了原址复建。复建工作依据历史文献资料,按原貌进行,使这所硬山式青水脊的五间前外廊式建筑重新恢复起来。
上一页 1 |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入口 [ 举报 ] 投稿邮箱:fm684@qq.com |
Copyright @ 2011-2012 FS7000.com All Right Reserved 「本网站独立运行,与任何机构无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