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   > 历史考古

历史考古

高尔山城始筑年代考辨(6)

2012-10-29 10:36 《满语研究》 梁志龙 魏海波 5428
高尔山城位于辽宁省抚顺市市区北部的高尔山上,土筑,平面近椭圆形,周长约4公里,布局比较复杂,是高句丽时期的一座重要城址。解放前,日人池内宏、三上次男等曾对高尔山城进行过调查和发掘,解放后,我国考古工作者又对该城进行了多次调...


  《梁书·高句丽传》:太元十年(385),“句丽攻辽东、玄菟郡,后燕慕容垂遣弟(慕容)农伐句丽,复二郡”。《资治通鉴·晋纪·烈宗中》记载稍详:“太元十年六月,高句丽寇辽东。(慕容)佐遣司马郝景将兵救之,为高句丽所败。高句丽遂陷辽东、玄菟”。十一月,慕容农“进击高句丽,复辽东、玄菟二郡”。战后,慕容垂对幽、平二州进行了人事调整,“以(慕容)农为使持节、都督幽平二州、北狄诸军事、幽州牧,镇龙城。徙平州刺史带方王(慕容)佐,镇平郭”。


  此前,“幽冀流民多入高句丽”,慕容农又以庞渊为辽东太守,招抚亡入高句丽的流民。是年,慕容垂定都中山,第二年(386)三月,封慕容农为辽西王,掌控东北边务。


  太元十四年(389),慕容农已镇守龙城五年,“庶务修举”,于是上表自荐,愿意随在燕王身边,“展竭微效”。燕王垂接受了他的请求,招至中山,封为侍中、司隶校尉,他在自荐表中有言:“臣顷因征即镇,所统将士安逸积年”。这句话说明慕容农镇守龙城时期,东疆无衅,与高句丽的关系也当相安无事。接替慕容农的是高阳王慕容隆,上任后,慕容隆“因农旧规,修而广之,辽、碣由是遂安”。后燕慕容隆镇守龙城期间,东北边务依然稳定,高句丽没有机会进得浑河流域。


  八到了公元4世纪末,高句丽终于占有了浑河流域,高尔山城也随之出现。


  《晋书·慕容盛载记》:隆安四年(400年),“慕容盛率众三万伐高句丽,袭其新城、南苏,皆克之。散其积聚,徙其五千余户于辽西”。《资治通鉴·晋纪·安帝丙》记此次战争稍详:“隆安四年,高句丽王安事燕礼慢。二月丙申,燕王盛自将兵三万袭之。以骠骑大将军熙为前锋,拔新城、南苏二城,开境七百余里,徙五千余户而还”。


  慕容盛,是后燕第三位皇帝。高句丽王安,就是著名的好太王。这个新城,即今抚顺高尔山城。这是该城首次出现在中国正史中的记载,公元400年,可以看做是高尔山城建筑年代的下限。关于它的上限,史上无载,从后燕国势由盛入衰的途径,我们试着来作一番考查。


  前文已言,太元十四年(389),浑河流域仍是后燕辖境。太元十六年(391),后燕击败贺兰部,又击败前来攻打邺城的翟钊,第二年(392),后燕击灭翟钊,“钊所统七郡三万余户,皆按堵如故”,“皆降于燕”。太元十八年(393),伐西燕,第二年灭西燕,杀西燕王慕容永,“得永所统八郡七万余户”。此后,继续略地青、兖等地,在短短的时间内,大半个山东几乎被后燕轻松的拾入了囊中。


  此时燕国势力甚强,居处东陲的高句丽当明晓这点,不会轻易西下而惹火烧身。太元二十年(395),魏与后燕关系恶化,导致双方战争。


  七月,燕军至五原,“进军临河,造船为济具”。


  八月,北魏“治兵河南”。


  九月,双方隔河“相持积旬”。北魏实施心理战术,谣传慕容垂已死,后燕慕舆嵩信以为真,预谋作乱,军心摇动。


  十月,后燕“烧船夜遁”。


  十一月,北魏发兵追之,至参合陂,大败燕军。燕军奔逃渡水,“人马相腾,蹑压溺死者以万数”,另有四五万人“一时放仗,敛手就禽”,逃亡兵士不过数千而已,另有数千文武将吏被俘获,拓跋珪仅留用数名有才者,余则“尽坑之”。燕军战败,国势由此中衰。为了来年“大举击魏”,慕容垂调动镇守龙城的慕容隆部队进入了中山。慕容隆率军进入中山的轩昂步履,给燕人打了一针强心剂。


  《资治通鉴·晋纪·烈宗下》:太元二十一年(396)正月,“燕高阳王隆引龙城之甲入中山,军容精整,燕人之气稍振”。三月,后燕发兵袭北魏,龙城兵士表现最勇。《资治通鉴·晋纪·烈宗下》:“是时,燕兵新败,皆畏魏,惟龙城兵勇锐争先”。这样一支训练有素、作战威猛的部队镇守东北,遏制高句丽西下绰绰有余。


  然而当它被调离龙城之后,东北边务势必一时空虚,这给高句丽向西发展,创造了一个空前的绝好机会。我们想,高句丽进入浑河流域,应该就在此时。而高尔山城建筑年代的上限,也该放在这一年为妥。这一年,也是后燕的多事之秋。


  四月,慕容垂卒于讨魏的回军路上,太子慕容宝即位。慕容宝即位后,对内实施的国策有误,流弊顿生,“由是士民嗟怨,始有离心”。


  八月,北魏出兵四十余万,“大举伐燕”,燕屡遭败绩。这一年,为高句丽广开土境好太王六年。好太王时期,从百济手里夺得了大片土地,又先后占领了玄菟、辽东郡,征服了夫余,“广开土境”一词,确实不虚。


  《好太王碑》记载的守墓烟户旧民中,内有三家看烟来自新城,一家看烟来自南苏,所谓“旧民”,当指久归高句丽辖境内的民众。


  《好太王碑》立于公元414年,离开我们推测新城始筑年代的公元396年已有18年,新城看烟被视作“旧民”,符合事理。最后,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讨论几句。《资治通鉴·晋纪·显宗中》:咸康五年(339),“(慕容)皝击高句丽,兵及新城,高句丽王钊乞盟,乃还”。此时高句丽势力未至浑河,何来新城?


  对此,曹德全先生已然指出,“兵及新城”乃司马光“主观增加”,不为实录。我想,“兵及新城”一语,很可能是胡三省的一个误注,后被滥入了正文。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