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卓然——抚顺的骄傲
在抚顺市档案馆馆藏民国抚顺县公署档案中有一件公函:《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函为抚顺县公署抚顺籍学生王卓然赴国内外旅行费用由》,落款时间是民国十一年二月十四日。当时的王卓然还仅仅是一位抚顺籍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育研究科的大学生,即将毕业赴国内外游学。学校经教育部认可,向抚顺县公署及奉天省教育厅各筹款200元大洋。公函之后是县知事批给县劝学所查核办理的批件。这份档案应是民国时期公费留学的见证。然而,王卓然,正如他的名字一样,之后的53年生命历程,写就了一部不平凡、让世人称叹的历史。笔者将他的人生历程大致分为六个时期。
北师大给抚顺县公署的函
1893—1923年,国内求学,树立教育救国思想。王卓然1893年5月24日生于抚顺莲岛湾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在父母的支持和亲友的资助下,在抚顺上小学,期间目睹日俄战争中帝国主义的暴行,埋下了反帝思想的种子。后来考入奉天省初级师范和高级师范英语专修科。学习成绩优异,每考必居前三名。其间他结识了张学良、阎宝航、高崇民等人,并成为挚友。毕业后任教师和奉天省教育厅督学。1919年,王卓然又考入了北京师范高等学校教育研究科,成为中国最早自己培养的16名教育研究生之一。在校期间,他有幸陪同来华考察访问的世界著名教育家孟禄,到中国9省130多所大中小学校,开展为期近半年的参观调查。其后,他著作了《中国教育之一瞥》,此为最早介绍中国教育情况、探索中国教育出路的专著。
1923—1928年,美国留学,宣传中国,影响世界。王卓然得到奉天省官费资助赴美国留学。在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读教育学研究生,受到美国著名进步主义教育学家杜威的指导。后两年在美国的36个州和英法德等十余个欧洲国家旅行和演讲,其中以《中国人的人生哲学》、《中国历史》、《日本侵略东北及对世界的危机》为题的演讲产生广泛影响,后来成为第一个采访陕甘宁边区的美国著名记者、《西行漫记》作者埃德加斯诺,就是听到他的演讲后对中国产生了强烈的向往。
1928—1937年,协助张学良抗日救国。王卓然海外回国后,受到张学良将军的器重,任“咨议”、张学良子女的家庭教师、东北大学秘书长、代校长,成为张学良的重要幕僚、“文胆”和挚友。在东北易帜、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等重大事件中,是张学良爱国统一、积极抗日主张的拥趸者和参谋者,参与了很多事关时局发展的重要工作。此时期的主要事迹有:1、他建议张学良组织成立了“东北外交研究会”, 编辑东北问题丛书,发行《外交月报》,编辑《外交大辞典》;2、他与阎宝航、高崇民等人共同组建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王卓然专门负责与张学良将军的联络,筹划经济方面的工作,发行爱国奖券,以奖券所得专供支持东北义勇军,与车向忱、高鹏、宋黎等人经常联系,并在支援马占山、冯占海、邓铁梅和声援杨靖宇等方面做了大量积极工作;3、他支持长子王福时翻译斯诺采访延安的手稿,帮助出版了《外国记者西北印象记》,后又支持王福时陪同斯诺夫人到延安采访了毛泽东、朱德等多位中共高层领导人。之后,抗战进步刊物《东方快报》用40多天连载王福时的《陕北归来》访问记,而该报社长正是王卓然。
上一页 1 |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入口 [ 举报 ] 投稿邮箱:fm684@qq.com |
Copyright @ 2011-2012 FS7000.com All Right Reserved 「本网站独立运行,与任何机构无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