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 历史人物

历史人物

王福时:一个东北知识分子心中的张学良

2012-11-09 20:38 新浪博客 纪念张学良 3611
20世纪初我出生于辽宁抚顺,父亲王卓然曾任张学良的亲密文职幕僚,担任张的家庭教师,东北大学代校长。九一八事变后,我随父亲迁居北平,在清华大学读书,是一名流亡关内的东北爱国青年,家乡父老的国耻家恨我感同身受,年青时就关心国家的兴亡和未来前途...

张学良 青年时期

张学良

 

  20世纪初我出生于辽宁抚顺,父亲王卓然曾任张学良的亲密文职幕僚,担任张的家庭教师,东北大学代校长。九一八事变后,我随父亲迁居北平,在清华大学读书,是一名流亡关内的东北爱国青年,家乡父老的国耻家恨我感同身受,年青时就关心国家的兴亡和未来前途。

 

  1936年,双十二爆发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翌日我父亲王卓然在北平他主持的“东方快报”就发表与其他国民党报刊完全不同的新闻报导,首先指明西安事变是“兵谏”,旨在迫使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随后五天内他又急忙赶写《张学良到底是怎样一个人》的小册子,道出他心目中张少帅的高尚品格、气度、作为和形象。同时我也在秘密进行一项十分重要和有意义的工作,将斯诺访问陕北回来给我刚写完一部分的《红星照耀中国》书稿,加上当时刚收集到的美国记者史沫特莱和韩蔚尔采访红区的资料.以及廉臣(陈云)的《随军西行见闻录》,与郭达、李放一起翻译和编辑,交由我父亲的东方快报印刷厂印刷,于1937年4月以上海丁丑社名义秘密出版发行。为了隐蔽。当时书名改称《外国记者西北印象记》,也未标明作者。书中一篇“中日问题与西安事变——毛泽东氏与某外国记者谈话”,是毛主席派专人送给斯诺的,当时我也不知道外国记者是谁,但觉得很重要,也非常及时,便收入其中。因为通过这篇谈话,毛主席阐述了中共对西安事变的态度,对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作了肯定的评价,对导致当时“三位一体”解体的苗剑秋刺杀王以哲的“二、二事件”给予批评,称他们患了“左倾幼稚病”。这本“印象记”加上1938年胡愈之主持翻译出版的《西行漫记》。客观报道陕北和四川红区的情况,宣传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对动员全国人民抗日起了积极的作用。1991年,斯诺夫人海伦·斯诺在给张学良的祝寿信中特别指出,没有张学良的帮助,他们夫妇当年不可能去陕北访问,也不可能出版斯诺的经典著作《红星照耀中国》。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被扣,陷入囹圄半个多世纪,这种背信弃义的恶行受到国人的一致遣责,从此我的心中也埋下深深牵挂张学良安危的情结。在后来漫长的岁月里,每有适当的时机,总要站出来为张学良辩护,伸张正义,呼吁国民党当局还张学良以自由。尽管我个人人微言轻,但始终没有灰心,这也表达出一个东北普通知识分子对张学良的尊敬和企盼。

 

  我的这种思想情怀,当然受到家父王卓然的一定影响,但在西安事变之前我并未有机会与张学良接触过,所以更为主要的是,像普通东北父老一样,对这位在中国危急存亡关键时刻舍命救国的将军,我是发自内心地敬仰,敬佩他深明大义的民族气慨,无私无畏的做人骨气。

 

  1941年在香港,我参加394位留港东北同胞发表纪念“九一八”事变成10周年宣言,文中讲述中国人民饱受日本侵略的苦难,表达中国人民抗战到底的决心,其中有一段讲到张学良,“当张学良将军确信这种可悲的不抵抗政策完全无用之时,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之中……他以兵谏的方式实现了把我们的国家政策从不抵抗转变为抵抗的这种历史性变化”“我们请求并恳求政府给予我们游击队以某些切实的援助而不是仅仅口头上表示支持,并释放被非法剥夺了自由的张学良将军……”。这份英文本宣言我一直保存着。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