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初期汉军及其牛录探源(7)
3. 汉军扩编八旗。
经过松、锦大战,更多的明朝官兵投降。皇太极除将男丁“幼稚”的2000余人发往“盖州为民”外,大部分锦州、松山、杏山“新降官属兵丁”,用来充实汉军。崇德七年(1642年)六月初六日,将汉军四旗扩充为八旗,即“初汉军之设四旗,至是编为八旗”。分别任命各级官员,“以祖泽润、刘之源、吴守进、金砺、佟图赖、石廷柱、巴颜、墨尔根侍卫李国翰八人为固山额真。祖可法、张大猷、马光晖、祖泽洪、王国光、郭朝忠、孟乔芳、郎绍贞、裴国珍、屯泰、何计吉尔、金维城、祖泽远、刘仲锦、张存仁、曹光弼为梅勒章京”。当年八月初二日,在梅勒章京马光晖、孟乔芳督率下,由“铸炮牛录章京金世昌、王天相等和王锦州”等著名工匠铸造的“神威大将军”成功。八月二十七日,将“三顺王”、续顺公的天祐兵、天助兵等都“归并”在汉军八旗之中,为进攻中原做积极的军事准备。
崇德七年汉军八旗制度完善化,将先前所有牛录进行统一编制。八旗共组编40参领,每旗各5参领,正黄旗19佐领,镶黄旗18佐领,正白旗25佐领,正红旗13佐领,镶红旗19佐领,镶白旗16佐领,正蓝旗21佐领,镶蓝旗13佐领,总计144佐领。其佐领在各旗中的分布是:
正黄旗佐领熊仁、金维城、周福、金玉和、宜哈纳、高拱用、张成德、马汝龙、蒋成良、杨松、赵仲库、代都、祖大眷、立都、张仲第、李献箴、黄得功、周国佐、李茂。
镶黄旗佐领张大猷、严国卿、方得胜、蔺继文、祖泽洪、唐国政、刘文高、范茂都、高起元、张思孟、刘泰、裴登宽、祖世魁、卢延祚、管大登、邓长春、高尚义(45)。
正白旗佐领神推、王仲善、绰和纳、绰尔门、高第、臧调元、郭光明、祖云龙、李天贵、宋文印、金廷宝、宜永贵、和机格理(何计吉尔)、孙得功、胡弘选、周天玉、徐大正、董廷伯、陈伯通、裴有学、郑蛟麟、夏景梅、李天辅、周维屏、郭肇基。(46)
正红旗佐领吴守进、孙德盛、冯文运、李志登、王国光、朱成伯、姜一魁、刘涵英、王尚志、臧国祚、汪成功、吴士俊、林寿。
镶红旗佐领李茂芳、李天福、孟乔芳、王士元、柯汝极、柯永盛、赵国正、赵国祚、李永盛、孙应时、吕丰春、纪国先、郎绍正、吴汝 、佟达、佟荣年、张邦治、林家宝、金砺(47)。
镶白旗佐领姚时雍、祖泽远、卢登科、王国明、刘志友、王廷楦、尚好仁、萧永祚、裴国正、董文魁、崔明信、高国相、高永福、祖泽沛、刘汉、胡有升。
正蓝旗佐领刘仲锦、李铭、高应第、巴颜、李铭、陈锦、佟成年、佟学文、王应久、朱和善、长寿、图占、二格、屯代(泰)、范素、佟养量、佟三、刘应选、张士颜、佟养先、李盛。
镶蓝旗佐领李国翰、王政伦、高鸣钟、柳攀琳、陈维道、张存仁、赵汝卿、吕品奇、朱万化、杨文奎、任名世、刘光弼、朱万策。
从八旗制度完善化中,有三个问题值得注意。一是崇德七年除漏掉的牛录外,共编144牛录,按当时规定每牛录200人计算,八旗汉军兵额是2.88万人,《圣武记》记为24050名。二是“三顺王”和续顺公的人员,原则上未编牛录。只有正白旗郭光明牛录例外,它是在沈志祥投清时离开大队自己率属投降。三是从档案中发现,《八旗通志》将崇德七年某些“国初”牛录漏记,譬如镶黄旗扬名高牛录是“崇德七年初次编佐领”时,组编的世管佐领;同旗的赵云龙牛录是“崇德七年初编佐领”时,将祖大弼部下旗牌官赵云龙授为佐领;正黄旗顾四佐领是祖大寿的锦州投降兵,崇德七年编佐领时,“放家人顾四管理”。这个佐领后来转给祖大寿之子祖泽清管理(48)。可能因为祖泽清叛逆之故,史书不载。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 上一篇:明朝后期满汉两族统治阶级之间的斗争
- 下一篇:七大恨是努尔哈赤向大明宣战的最强理由
相关文章
-
08-211958年9月28日邓小平同志视察抚顺
-
10-01“一五”时期抚顺的八项国家重点工程
-
04-09大批古生物化石现身抚顺新宾
-
01-24雪林
-
01-23高凤林:我参加唐山大地震抗震救灾的故事
-
01-23我参加唐山大地震抗震救灾的故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