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东北 > 东北民族

东北民族

湮灭在历史中的肃慎王国(2)

2012-11-24 19:32 新浪博客 大荒雪飞 21762
熟悉东北历史的人,对“肃慎”这一民族并不陌生。正是这一神秘民族的出现以及与中原的密切交往,才开始在中原朝廷与民间时断时续的史料记载中...

 

湮灭在历史中的肃慎王国 图1

桔矢石弩

 

    考古专家们清楚地知道,关于肃慎这一名字,历史上有过多次记载。据《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载:“东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山,有肃慎氏之国。”目前,考古专家普遍认同的是,东北海之外,即是指渤海湾之外;大荒,即是指东北广大地区;不咸山即是长白山。肃慎氏之国居地为白山黑水之间。白山即是长白山,黑水即是黑龙江,而莺歌岭这一带区域恰恰位于白山黑水之间。于是,考古专家们对莺歌岭遗址挖掘充满期待,也充满敬畏。

 

    经考古专家挖掘发现,莺歌岭遗址的房屋是一种半地穴式建筑。居室下部呈圆角方形,,上部是圆形屋顶,屋顶由向内倾斜的木柱支撑,上部正中开口为门,方便人们进出。这与文献记载肃慎人“屋形似家,开口于上,以梯出入”准确无误。从而证明这一片居址就是古籍上记载的肃慎人居址无异。

 

    在遗址挖掘过程中,考古专家在居址里发现有陶器、石器和骨器。陶器有陶罐、陶碗、陶盅,还有陶制动物陶猪和陶狗;石器有石斧、石锄、石镞等,均通过打制、磨制和压制而成;骨器有骨针、骨锥、鹿角锄等。同时还出土有牙刀、牙锥、蚌刀、网坠、桦树皮器等。从出土的历史文物上看,网坠是肃慎人捕鱼生活的用具,石镞是肃慎人出行狩猎的工具,小陶猪是肃慎人驯养家畜的佐证,鹿角锄是肃慎人原始农业发端的标志。说明,肃慎人当年是以渔猎为主正逐步向原始农业和畜牧业过渡的特定的历史时期。莺歌岭遗址分为上下两层,经测定,上层距今3000年左右,下层距今约4000年左右,是牡丹江流域迄今已知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之一。而牡丹江流域有人类生活遗迹应该可以上搠到二万多年前。

 

    莺歌岭遗址是肃慎王国的属地,这一点不容质疑。当年的肃慎人是以一个又一个部落为主要聚居地集体生存为方式。部落与部落之间是否存在有机联系,史料中没有留下值得研究的证据,但是,我们试想,一方面,各个部落在生存环境十分恶劣的情况下,遇到突发事情是很难靠一个部落的力量驾驭得了的。另一方面,部落与部落之间产生矛盾发生纠葛时需要给予必要调节,这就在各部落中需要诞生一个德高望重的部落首领进行组织协调和公正评判。同时,肃慎人在多个历史时期坚忍不拔地前往中原,向中原王朝臣服修好,都让我们联想到:这种行为不可能是肃慎人的一个部落或几个部落能力所为,而应该是众多部落的共同愿望表达。这种共同愿望表达的实现,需要一个主持公道被众多部落所推举的“王”的最终决断。只是这个“王”在史籍中没有记载。也许没有史料记载下来的原因,是这个“王”可能也是一个大部落的首领,而“王”的权力在那个时期也仅仅是他的一个兼职罢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也许这个“王”还要随着各部落实力的变化而改变。这种改变有时会相对稳定一段时间,有时又会变得十分频繁,闹得史料上也不好记载了。但是,我们在查阅史籍中,关于肃慎之国或肃慎王国的称谓在史料中并不鲜见。因此,肃慎王国的存在就不应该仅仅是我们的一个猜测了。

 

    关于肃慎王国,史书上记载的文字不是很多。但是,我们不妨从仅存的历史典籍中,去寻找其中留下的蛛丝马迹,透过漫长历史的烟雾迷团,在时光倒流岁月转换中去直接与肃慎王国对视。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肃慎王国  满族祖先  肃慎民族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