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   > 历史考古

历史考古

谈谈抚顺的几个与“冲”字有关的地名

2012-11-30 00:00 抚顺新闻网 曹德全 3679
在抚顺市区的周边,有一些地名的末尾常常带有一个“冲”字,例如:顺城区会元乡的“马前冲”;东洲区哈达乡的“上头冲(现已简称为‘上头’)”、“下头冲(下头)”、“中二冲(中二)”、“下二冲(下二)”;还有抚顺县海浪乡的“刘尔冲”,兰山乡...

    在抚顺市区的周边,有一些地名的末尾常常带有一个“冲”字,例如:顺城区会元乡的“马前冲”;东洲区哈达乡的“上头冲(现已简称为‘上头’)”、“下头冲(下头)”、“中二冲(中二)”、“下二冲(下二)”;还有抚顺县海浪乡的“刘尔冲”,兰山乡的“五味”,“五味”原称“五味子冲”,在明代正统年间始修的《辽东志》中就有关于“五味子冲”的记载,这说明“五味子冲”作为一个普通地名的历史至少已经有五百多年了。

    那么,这些地名的后面为什么要加一个“冲”字?这个“冲”字代表的又是什么意思呢?这个“冲”的语源应该是汉语还是满语哪?

 

    1988年由抚顺市地名委员会编写的《抚顺满语地名》一书,首先为“冲”字定了调子。认为带“冲”字的地名都是“以满族的民俗得名”的。该书在《抚顺地区满语地名刍议》一文中说:“‘冲’,义马架子,俗称窝棚,是采集、狩猎或赶集的临时住处”。该书在对一些具体地名的解释中也完全体现了这种观点,并将所有带“冲”字的地名都视为满语地名。试举例如下:

 

    马前冲:也作“马线冲”。“马前”,义山豁、豁口;“冲”,木架窝棚。该村东南北三面环山,层峦起伏,只有西边无山相连,有个山豁。在东沟横砬子发源的马前河,蜿蜒西去,流域水草丰美,是畜牧求生的好地方。满族人看中了这块地方,就搭起了木架窝棚居住在此。

 

    五味子冲:为汉、满语结合地名。五味子,汉语,是一种多年生木质藤本植物,其浆果为深红色,供药用;“冲”为满语,义马架子(木架窝棚)。当初有人在此定居,故得村名。

 

    上头冲:上头冲与下头冲同在一沟塘内,隔一山岗,在另一沟塘内有上二冲,中二冲和下二冲。“冲”义马架、窝棚。是用木草搭起的简易住房,;临时居住场所,用以避风雨、御寒防兽。天顺年间(1457~1464),明政府在抚顺关(今前甸镇官岭村)开设贸易场所——马市,专门同建州女真人进行贸易。每逢开市,女真人携带马匹、人参等大量货物来这里交易。他们在明政府指定的地区内搭窝棚临时居住。上头冲、上二冲等地就是这种地方。至今五百余年,人们仍沿用之。

 

    上述《抚顺满语地名》一书中关于带“冲”字的几个地名的解释,看起来好像是很有道理,但是,我们只要稍加分析,就会发现其中的问题还是较多的,有的很难自圆其说。

 

    我们知道,明朝时曾在辽东修筑了一条长约一千多公里的边墙,它属于明代万里长城的东段,史称辽东边墙。边墙西起山海关下的铁场堡,东至鸭绿江畔的江沿台堡,盘绕于辽东地区之西、北、东三面,略成M字形的走向。明代修筑辽东边墙的具体目的,就是要划定汉、蒙、女真等族人的主要居住区域,防止蒙古、女真各部对辽东腹地骚扰和掠夺。

 

    抚顺地区的边墙属于辽东边墙的东段,全长110多公里。其具体走向为:北起铁岭边墙子,入境抚顺后经过哈达乡的青石岭,再南下过山城堡东、边墙沟、官岭、过浑河后经石富、关口、兰山、由家、八盘炉、小路沟、马圈子东,再南下入本溪境。

 

    抚顺境内的边墙是分两个时段修筑的。浑河以北一直到开原一段的边墙是在明天顺五年(1461)后修筑的,而浑河以南经东州堡、马根丹堡、入本溪的清河堡的边墙是在成化四年(1468)开始策划,两年后筑成的。

 

    说到这里,也许有人会问:本文即是讲抚顺那些带“冲”字的地名的,你讲了这么多与辽东边墙有关的事干什么?请不要着急!如果你在地图上按照边墙的走向画一条线的话,你就会发现:那些带有“冲”字的地名都在辽东边墙的西侧,即汉族的居住和防卫区域内。而辽东边墙的东侧,即女真人(即后来的满族人)的居住地却没有一个带有“冲”字的地名。这难道不奇怪吗?既然《抚顺满语地名》一书再三强调:“冲”是满语,译为汉语为“马架子”或“窝棚”的意思,那么,带“冲”字的地名应该多出现在女真人居住的辽东边墙的东侧而不是西侧。难道他们有机会到边墙内住几天,就会给当地留下一个带“冲”字的地名,而在他们长年居住的地方却不用“冲”字当地名使用?这样的说法你信吗?

 

    再说,“冲”字在汉语中是经常作为地名使用的,这应该是一种常识。我们知道:毛泽东同志的出生地——湖南省湘潭的“韶山冲”,就是一个最著名的带“冲”字的汉语地名。如果有人对你说:“韶山冲”是一个汉、满结合的地名,其来历是清兵进关以后,有几个满族人在那里搭窝棚住过,所以才得名“韶山冲”的。如果你听到这样的解释,难道不觉得可笑吗?


    其实,“冲”字用在汉语地名中,其含义是很清楚的:或指山区中的平地,或指交通的要道。这样的解释用在抚顺那些带“冲”字的地名上也是合适的。

 

    下面我们再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一下哈达乡的上(下)头冲、中(下二冲)及五味子冲的来历。

 

    《抚顺满语地名》上说:明朝在抚顺关开设马市,“专门同建州女真人进行贸易。每逢开市,女真人携带马匹、人参等大量货物来这里交易。他们在明政府指定的地区内搭窝棚临时居住。上头冲、上二冲等地就是这种地方”。

 

    我们知道史料虽然有明天顺年间女真人到抚顺城贸易的记载,但是自抚顺界内的边墙修成后,上头冲、上二冲等地都位于边墙以内。而抚顺马市却设在了抚顺关外。正如王平鲁先生在《马市贸易兴建州》一文中所说的那样:“抚顺关市利用山川地利,置马市于关外。这一打破常规的措施,并未削弱马市的防御,相反,在关外于市圈南边修筑墩台,市圈东面白龙山上修筑了军营,将抚顺关的防线向外延伸4000余米,形成了面对浑河谷口的营、市、关三重防线。这种因山形而设市圈于关外并籍此扩大关口纵深防御的作法,不能不说是抚顺马市的一个鲜明特点”。也就是说,在修好辽东边墙并设立了抚顺关以后,女真人来抚顺马市贸易是不能进入抚顺关内的,他们又怎么能够在边墙以内、且距马市一、二十里的山沟里去住宿过夜呢?

 

    另据《中国文物地图集•辽宁分册》131页记载:在抚顺界内浑河以北的明边墙之内有上二冲、太平、山城堡三个明代小城堡遗址,二道沟烽火台遗址,这些明显是明代会安(今称会元)堡与边墙之间的防御体系,他们防御的对象就是女真人,又怎么会允许女真人越过边墙到这里来顺便搭窝棚住下来!

 

    可见上头冲、上二冲等地名中的“冲”字,不可能是什么满语“窝棚”的意思,它所表述的仅仅是辽东边墙内会安堡的防御要冲地而已。


至于“五味子冲”,在成书于明代弘治元年(1488)的《辽东志》上就有记载。《辽东志》卷三“兵食”篇记载:“东州堡:官军五百二十六员名,奉集堡可屯兵……五味子冲、塔儿山空通贼道路,抚顺城、马根单二堡兵马可为策应。”又东州堡下辖有“浑河口空、浑河口墩……五味子墩、靖远墩、孤山墩、五味子空……”等墩台、空口18处。这些墩台、空口都是明朝官兵守卫辽东边墙必备的军事设施和重要路口,这里同样不会允许女真人在这搭窝棚住下的。

 

    再说,经过向熟悉满语的杨乃昌老师请教,得知“窝棚”的满语发音应该是tatan,而不是chong。

 

    总之,对于抚顺那些带有“冲”字的地名,是不应该把它们视为满语地名来解释的。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修订的第10版《四角号码新词典》上对“冲”字的第5种解释是:“(方)山区的平地,常见于地名。”我认为这才是对地名中所用“冲”字的正确理解。(曹德全)

 

 

该文章所属专题:曹德全专栏

曹德全先生

  曹德全(1946-2021),吉林通化人,1964年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1969年分配到辽宁省桓仁县新华机械厂工作,1980年调入抚顺纺织局。曾任抚顺市经委处长、露天区(今东洲区)副区长、电子工业局副局长、抚顺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工作之余,他积极研究东北民族史以及抚顺地方史。取得许多重大学术成果。先后出版了《抚顺史研究》(合著)《抚顺通史》(合著)《抚顺编年史》(合著)《抚顺百科大事典》(合著)《抚顺历史的误区》《抚顺历史之谜》《高句丽史探微》等专著,并撰写了大量的学术论文,发表在各级报刊上,特别是在高句丽历史和清前史研究领域建树颇深,在东北史学界有较大影响力。
  曹德全先生的研究,主要从历史文献出发,有理有据,逻辑清晰。他论述的“高句丽名称辨疑”“高句丽与高丽”“论高夷”等许多重大学术问题,在学界引起广泛影响。

标签:抚顺地名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