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今日抚顺

今日抚顺

“五项创新”促抚顺档案编研工作上新台阶

2011-12-29 08:00 抚顺档案局 高群 1076
一、围绕主旋律推精品,实现编研工作的教育功能创新。二、创办《档案信息摘报》,实现编研工作的载体创新。三、探索照片档案声像化,实现编研成果形式创新。四、馆藏发掘、资料征集、建立档案、开发利用一条龙,实现档案编研工作思路创新。五、借助网络,建立微博,实现档案编研工作模式创新。

“五项创新”促抚顺档案编研工作上新台阶

高 群

 

    一、围绕主旋律推精品,实现编研工作的教育功能创新。档案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编研是将档案文化成果化的重要渠道。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建党九十周年,抚顺市档案局馆深入挖掘馆藏档案资料,向中国共产党90周年华诞献了几份厚礼。一是《中国共产党抚顺市历次代表大会概览》,它收录了自1956年中国共产党抚顺市首届代表大会到2011年第十一次代表大会的会议概况,主要内容包括会议出席情况、会议选举情况和市委工作报告。该书是了解抚顺市50多年来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发展变化的重要史料,也是学习和研究抚顺市党建、党史的生动教材。二是电视片《星火燎原抚顺城》,它是在充分发掘馆藏党史档案资料,撰写上万字剧本的基础上,在电视台的大力支持下,制作完成的抚顺市第一部反映党史题材的电视专题片,节目播出后引起社会积极反响。三是《中国共产党抚顺历史简明读本》,它是市档案局馆与市委宣传部、市社科院合作完成的一部反映抚顺党史的力作,也是加强抚顺党史教育的生动教材。四是《伟大旗帜光辉历程主题展》,市档案局馆作为市委举办的这一大型展览的主办单位之一,按照展览大纲要求,精心挑选展现抚顺市在党的领导下取得光辉成就的档案资料,共提供档案资料扫描件、图片、照片及实物1500余件,其中一部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老照片为首次向社会公布。该展览接待参观者10万余人,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五是助建“爱国拥军好妈妈胡玉萍”展室。今年5月,市档案局馆向山东沂南县委提供了大量“爱国拥军好妈妈胡玉萍”的档案资料,使这些珍贵的弘扬爱国拥军精神的档案资料成为中国红嫂革命纪念馆胡玉萍展室的核心内容,日前它已被列为山东省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基地,接待党员干部群众学习参观近20万人次。

    二、创办《档案信息摘报》,实现编研工作的载体创新。年初,市档案局馆创办了专门的编研刊物——《档案信息摘报》,立足于馆藏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使编研工作有了一个新的合适的载体。截至目前,已编发信息摘报11期,一批有价值的重要档案浮出水面。如:清朝乾隆27年房契,距今已有250年历史,是迄今为止抚顺市档案馆保存的时代最早的文书档案;从民国抚顺县公署档案中发掘出“民国时期植树节的由来”、“民国时期的公务员制度”、“民国时期的《禁止未成年者吸烟饮酒规则》”等信息;1962年10月23日由共青团抚顺市委印发的《关于组织全市广大青少年参观雷锋烈士展览室,开展好阶级教育的重要通知》,是全国第一份地方组织号召学习雷锋的正式文件;市档案馆馆藏20号全宗第97号案卷中记载着建国后抚顺市第一次大规模爱国卫生运动的情况;在市档案馆馆藏党史资料中,记载了抚顺地区最早的党组织——中共抚顺特支的建立过程。市委领导对抚顺市档案局馆编发的信息摘报非常重视,也非常认可。经与市委办公厅协调,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市委机关刊物《抚顺工作》开辟了“史海钩沉”专栏,专门刊发抚顺市档案局馆编撰的信息摘报内容,目前已编发4期。另外,第10期档案信息摘报《市档案馆发现1930年反映抚顺党史情况的重要档案》,市委常委、秘书长李刚做出重要批示:请党史办牵头,档案局和相关单位参加,组织开展研究论证。

    三、探索照片档案声像化,实现编研成果形式创新。年初以来,市档案局馆对“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照片档案进行抢救发掘及开发利用,从照片修复、整理、登记、造册、归档的基础性工作,到开展照片数字化、录入档案管理软件的现代化管理,进而精选照片,辅之以照片详细说明和文G时期歌曲,制作成《抚顺市文G时期照片VCD》,创作出一个具有鲜明时代特点、一定观赏和研究价值的档案声像作品,完成了市档案局馆在照片档案开发方面的一次新突破。这次发掘的文G照片总计两千余张,内容涉及抚顺市革命委员会成立及庆祝活动、第四次党代会、重大外事活动、先进集体和典型人物、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战备时期民兵军事训练等方面。经过抚顺市档案馆系统整理,共形成文G照片档案34册1632张,并建立了文G照片档案数据库。在制作的照片VCD中,包括13类360张精选文G照片,其中包括毛主席、周总理逝世抚顺市追悼大会现场照片,抚顺革委会成立大会上陈锡联、毛远新、武峰光等省市领导照片,革命大批判中的红卫兵小将照片,“抚联、红工联”游行示威照片、柬埔寨元首西哈努克访抚等照片。

    四、馆藏发掘、资料征集、建立档案、开发利用一条龙,实现档案编研工作思路创新。今年5月,我们在查阅档案时发现了馆藏民国档案第5542卷“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函为抚顺县公署抚顺籍学生王卓然赴国内外修学旅行费用由”后,与辽宁省档案馆、北师大档案馆、东北大学档案馆、哈尔滨档案馆、抚顺卓然图书馆、王卓然的后人和部分专家学者进行了密切联系,征集到了生前是张学良重要幕僚、“九三学社”的创始人之一、原国务院参事的抚顺历史名人——王卓然先生的大量档案资料2000余件。同时,着手建立了王卓然、王福时名人档案,目前已整理档案资料近千件,数字化500余件,为王卓然后人提供复制档案资料近200件。在收集资料并建立王卓然名人档案的同时,我们加强编研开发工作,编发了第8期信息摘报《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抚顺名人王卓然》,与民国春秋网开展合作并建立了网上“王卓然纪念馆”,8月末在抚顺平顶山纪念馆举办了《王卓然生平事迹展览》,与有关方面合作出版了《矢志兴中华——王卓然传》一书,市委书记刘强还为此书作了序。王卓然档案的征集开发,是抚顺市档案局馆在民国档案开发利用方面一次新的突破,为抚顺市档案馆在发掘馆藏档案、征集并建立名人档案、深度开发利用档案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经验。在这项工作中,我们沟通协调30余家单位(个人),从网络上下载相关文章(网页)近百篇,与有关方面起草合作协议4份,往来电子邮件40余封,起草各类文字材料共计5万余字。

    五、借助网络,建立微博,实现档案编研工作模式创新。在致力于开发民国档案的过程中,我们加强学习、认真研究、大胆开拓,将编研工作延伸至互联网,让编研工作的成果在网络上充分体现。今年6月份,我们在新浪微博上建立了题为“民国抚顺档案”的微博,通过上传馆藏民国档案的编研信息,宣传了抚顺档案工作,引起了网络的关注。到目前,关注微博的人数超过1100余人,其中档案界和历史爱好者有300余人,这些博友转载、评论和信件往来200余条,像关于张学良和王卓然在西安事变前后的有关史料上传后,受到10多条评论和20余次转发。我们还与在一史馆、二史馆、广州档案馆、深圳档案馆、海南档案馆、芜湖档案馆工作的博友建立了联系。另外,关于王卓然内容的微博还受到国内知名历史门户网站——民国春秋网的高度关注,他们主动提出在其网站上开辟“王卓然纪念馆”,此网页已登载相关文章和图片70余篇(张),对宣传抚顺市档案局馆的工作、宣传抚顺名人王卓然的事迹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此栏目已吸引关注者500余人。鉴于“民国抚顺档案微博”已开辟档案编研工作的一个新领域,档案馆际交流的一个新渠道,档案工作者相互沟通信息、相互学习、交朋识友的一个新平台,抚顺市档案局馆决定进一步加大微博上传数量,争取打造具有相当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官方微博。

该文章所属专题:高群专栏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