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恶的把头制度加速了抚顺矿工的死亡(5)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发动了对中国的全面侵略战争,激起了全国人民的义愤,抗日爱国的情绪十分高涨。在抚顺煤矿,工人的移动率大大增加,很多工人逃离了煤矿,在矿工人也是人心浮动。“因受到事变的影响,入满人数减少,其结果劳动力更显不足……”,再者,由于“七七事变之故,增加了发生涉及思想问题和民族问题的恶性劳资纠纷的危险性。”但由于战争,日帝又急需煤炭,伪满洲国在日帝的摆布下,制定了“产业开发五年计划”,特别是对煤矿业提出了最大限度的增产要求。“因此,抚顺炭矿也适当前时局的要求,以采炭报国(指伪满洲国)为宗旨,决定了最高的产煤计划,尽量努力增加开采”。1937年抚顺煤产量898.3千吨,虽然比1936年多了40.3千吨,但由于日人采取见煤就挖的盲目开采政策,使生产事故更加频繁,加之日帝因战争急需煤炭,所以日人监工对工人更加凶狠,强迫他们加班加点多出煤炭,这样工人的流动、逃离、怠工、罢工的事件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炭矿只得重新利用他们曾一度想方设法丢弃的工具——把头。从此以后,把头的权限又逐渐有了恢复,并逐渐废除了小把头直接向炭矿日本人负责的制度。把头的势力也呈加强的趋势。
1940年,炭矿的日子越发难过。满洲的重工业与铁路是以抚顺煤为动力基础而发展起来的,因而在完成“产业开发五年计划”中抚顺煤具有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然而这一年,炭矿又未完成预定的生产计划。不仅如此,炭矿为了“强行完成生产,则在井下采煤不得不在事业掘进方面蒙受损失,集中于营业采煤”,造成东乡、老虎台、万达屋、龙凤、搭连等各矿井下条件恶化及事故的发生。同时,在矿工人反炭矿、反把头、反日帝的侵略战争的斗争也越来越激烈,使得炭矿生产效率降低。1937年每名矿工年出煤量289.3吨,1940年仅为142吨;1937年每吨煤成本为3.406元,而1940年则达8.137元。在这种情况下,炭矿又采用增加把头人数、提高把头待遇、扩大把头权势等手段,培植、拉拢把头,以使把头们卖力地去为他们监督工人,多出煤炭,应付不断扩大的侵略战争。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日本战败投降。
5 |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 上一篇:伪满时期抚顺人开办了哪些买卖?
- 下一篇:抚顺煤矿长致民生部长函
相关文章
-
10-241976:煤都人民怀念毛主席
-
10-231952:抚顺职工创制火药活板木箱节约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