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民族   > 满族秧歌

满族秧歌

满族秧歌是什么时候被正式定名的?(3)

2012-03-02 13:40 文化遗产网 未知 1535
在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中,关于满族秧歌的记载少之又少。即使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满族秧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也不为人们所知。一直到1986年,满族秧歌才正式定名。 上世纪80年代,国家开展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工作,普查、挖掘、收集和整理具有民族特色的...

    “但一时还很难对这种秧歌定性,虽然它明显与辽南的高跷秧歌、关内各地的秧歌不一样。”

    普查、挖掘、收集和整理的工作还在继续。栾榕年她们逐渐总结出了这些老艺人动作、打扮的一些相似之处:

    从动作上来看,“他们每一步都是腰在摆动,下蹲、屈膝的幅度特别大,两手在前摆来摆去,好像是在骑马。”这和史书中记载的满族“莽势”舞“仰俯疾徐”、“屈身进反”很相似。

    从表现特点上看,这种秧歌基本是在“走阵”,很少有“逗”的动作。“满族先祖骑射打天下,即使娱乐活动时也摆脱不了走阵、征战的影子。”

    从人物扮相、服饰、道具等来看,也显示了这种秧歌鲜明的民族特色。如满族官员(领队者)头戴缨帽,身披黄色战袍,下扎红战裙,腰挎鱼皮腰刀,手持蝇帚等,指挥秧歌队表演各种阵式。再如“克里吐”,表演时在前边打场,类似行军打仗时开路的人物。传统的这种秧歌都要有一个或两个“拉棍的”人物。秧歌每到一地表演,他得先行赶到负责联络。如有两个“拉棍的”,一人联络,另一人则在场内起总指挥作用。

    普查逐渐深入,这种秧歌是满族特有的民间舞蹈。经过近四年的挖掘,不为人知的满族秧歌“复活”了。

    1986年,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抚顺市资料本审稿会议上,辽宁省的秧歌专家对这种民间舞蹈进行了科学分析、鉴定,他们认为:服饰上配戴旗标,表演中施“打千儿礼”、“抱腰礼”,是鲜明的满族特征;动作中特有的动律———扬、蹲、盘、跺、摆、颤,具有浓郁的满族人民生产、生活和社会活动方式之特色,可以作为抚顺地区满族人民的代表性民间舞蹈。鉴于尊重少数民族的政策,于是将其正式定名为“满族秧歌”。

    1993年,经过10年的努力后,《辽宁省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抚顺卷》、《满族民间舞蹈·抚顺专辑》约130万字的专著出版,对抚顺满族民间舞蹈作了较为全面的叙录,保存了珍贵的资料。这也为2005年抚顺满族秧歌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推荐项目打下了基础。

标签:工作  舞蹈  抚顺市  共和国  艺术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