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古代抚顺

古代抚顺

曾慧:清入关前满族服饰刍议(4)

2014-11-15 11:38 中华文史网 曾慧 11792
满洲族简称满族,是女真族的后裔,他们长期居住在我国东北边疆,以从事狩猎和渔猎经济为主要生活方式。其先人在公元前16世纪初形成一个民族共同体,但满族的名称是在明代末年(17世纪初年)才出现的。但是它有着悠久的历史,追根溯源可上溯到...

曾慧:清入关前满族服饰刍议 图1


  棉袍,身长120 厘米,通袖通长196 厘米,袖口13. 5 厘米,下摆厘米。裾四开,前后开衤契长6. 5 厘米,左右开衤契长厘米。袍面为明黄色暗花八吉祥纹绸,纹饰横向排列,第一排轮,第二排长,第三排罐,第四排花,第五排鱼,第六排螺,第七排盖,第八排伞。花纹单位厘米x 10 厘米。袍的掩襟用大小不同的19 块暗花八吉祥纹绸和暗花缎拼成,其中两块暗花缎,一块长28 厘米,10 厘米,另一块长30. 5 厘米,宽18 厘米纹样为屮字地上饰梅花、茶花、灵芝、竹。组织为五枚二飞经面地纹起五枚二飞纬面花纹。袍里用粗细不同的白色素绸拼成,面与里之间加一层薄棉。领与袖用龙形不完整的蓝花暗花连云地织金龙纹缎镶边,领缘宽7 厘米,袖缘宽13 厘米。袖口上钉有宽5 厘米的绦条。袍上有纽绊四对。大襟纽绊上拴有三个黄绕谶,一个墨笔楷书“文皇帝御用旧朝袍一件”。一个上书“四十五年玉麟进旧黄袍○○件,朱批谕旨○○……”(字有残缺) ,此两黄纸应是入库时典守人员所写。另有一个楷书:“太宗文皇帝赏战袍一件, ○○玉麟恭缴”,为玉麟上缴时所写。此袍形制为上衣下裳式,上衣部分,袍面上有许多血痕,像是从外面间接浸到袍上去的,推断此袍是在战争时衬在铠甲里面穿的,铠甲上沾了血就间接浸到袍上去了,故玉麟上缴时称它为战袍。


  沈阳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那件黄袍,其款式与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者相同,以香黄色屮字地云龙纹缎为面,月白色暗花绫为里,中絮薄棉,领、袖间皆以蓝地云龙纺缎镶嵌,袖端的熨褶“赫特赫”用蓝素缎。


  身长140 厘米,袖长67 厘米,箭袖(马蹄袖) 最长处11 厘米,胸围61. 5 厘米,下摆110. 4 厘米,这两件袍都是满族早期贵族所穿的典型性男袍。


  二、清入关前满族服饰的特点


  在探寻满族服饰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满族服饰主要受到自身经济、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居住的地理位置、环境、气候和居住方式的影响、与中原汉族人民的交流以及其它主要少数民族的影响,他们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所以任何一个民族服饰的发生、发展,进化和演变都不是独立存在的。满族服饰就是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一步一步形成、发展和成熟起来的,并形成了一定的特点。清入关前的满族服饰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地域性。由于满族因袭了女真族的生活习俗,所以在穿衣打扮上,就自然地反映出地处寒冷北方地骑射民族地特点,无论从结构和造型上,都构成了与明代以来汉族服饰的很大差别。满族及其先世,世居白山黑水的“山林之间”,是一个以游猎、饲养为业,兼事农耕的山林民族。社会经济的生产方式,是决定服饰形成、传承及其特征的主要因素。数千年世代相因的游猎生活,形成了满族重骑射,尚武功的风俗。清代前期,满族无论贵贱贫富、男女老少,皆习骑练射,以盘马弯弓为能事。因此,与射猎相关,满族的服饰风俗,衣多长袍、紧裤,斜衽,窄袖、箭袖,或短衫马褂,或长袍开衩;尤其喜尚皮毛。富人服貂、狐之裘,贫者则以羊、鼠之皮为衣;发式风俗,半剃半留,结发为辫,利于马上行动,射猎方便。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满族服饰  抚顺历史  清朝服装  女真服饰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