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州女真原在黑龙江省依兰县一带,因此努尔哈赤、皇太极始终将黑龙江看作是自己的故乡。他们不断地对这一地区用兵,将这部分自己人拉来当兵,以壮大八旗的力量。这一用兵过程,长达四十余年,一直到皇太极时的崇德七年才基本结束。
历朝历代,距中原政权较远的边疆都是变乱频发之地,也是各种分裂势最为猖獗的地区,搞不好,就要从政治中心游离出去。当然中华民族巨大的文化向心力最终还是要将其吸收回来。
尽管明成祖在黑龙江上游设立了奴尔干都司,但是到了明朝中晚期,对这一地区的统治已名存实亡。如果不是努尔哈赤的崛起,如果不是努尔哈赤父子对这一地区坚定不移不达统一誓不罢休的征讨,那么这一地区在日后的几百年中很可能从中华民族的版图游离出去。正是由于努尔哈赤父子的坚持,才使黑龙江这一广袤的百万平方公里的疆土固定在了中华民族的版图上。这是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尤其是皇太极对中华民族做出的最大贡献。
优汉:努尔哈赤攻占辽南后,受到了代表先进文化的知识份子的顽强抵抗,这是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之间的对抗,这种对抗几乎是不可调和的,处于军事强势文化相对落后的一方往往要对反抗意识较强的先进文化群体进行镇压和剿杀,造成历史倒退和文化沙漠。但先进文化代表着社会的进步方向,它不可能被剿灭,相反,落后民族若要发展,最终就不得不接受它,接受的过程或快或慢,但注定要接受。在这一接受过程中,统治阶层的决策人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努尔哈赤开始对汉人知识份子是采取安抚政策的,但文化冲突实在是太激烈了,汉人知识份子没买他的账。安抚失败后,努尔哈赤对秀才们采取了斩草除根的政策,杀得辽南士子们仅剩下不到三百人。皇太极一改其父的作法,天聪三年,在盛京举行了第一次“科举”,录取生员200名。在他执政期间,共举行了四次录取生员的考试,辽东地区的读书人几乎尽数被纳入到了金清政权中,而这些读书人几乎全是汉人。由杀戮到重用,皇太极对汉人的态度有了根本性的转变。值得一提的是,他命文馆翻译汉家典籍,四次考试内容了也大都是儒家的内容。他注重文治,改进女真文字,下令女真子弟除骑射外必须读书,他本人亦身体力行,每日习汉家经典不辍。
他力主满汉一体,极其优待汉人,对投降汉人的礼遇几乎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在皇太极治下,一些汉官富比亲王,以至于引起了许多满人权贵的不满。祖大寿降而复叛,欺骗了皇太极,皇太极并没有因此而诛连他在金国的子侄们,而是耐心地等了他十年,锦州被围,祖大寿再次投降,皇太极还是宽释了他。大闺怨之战的明军统帅张春宁死不降,皇太极并没有杀他,而是一直予以恩养,直至死去。正是由于这种种策的感招,在皇太极时期,才会有大批明朝官员来投,他们的加入,改变了清王朝政权的政治文化结构,进一步推进了满汉融合。
皇太极是清王朝中第一位遣官祭孔的皇帝。史载:崇德元年八月,上遣官祭孔。由皇上亲自派遣官员祭孔,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文化相对落后的清王朝当时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在“参汉酌金”思想的指导下,孔子思想由此渐渐成为清王朝的统治思想。这是对先进文化的接受,正由于这种接受,满汉之间在社会文化总体方面实现了基本趋同,趋同在儒家文化上,这是满族能在中原最后站稳脚跟的最重要的原因。
5 |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入口 [ 举报 ] 投稿邮箱:fm684@qq.com |
Copyright @ 2011-2012 FS7000.com All Right Reserved 「本网站独立运行,与任何机构无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