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记忆   > 城市记忆

城市记忆

武斗:成长旅途中挥之不去的阴影(7)

2013-01-22 14:34 抚顺新闻网 胡德厚 12026
“文革”期间的武斗宣传画对于肆虐长达10年之久“文化大革命”,用什么样的形容词来为它下注脚都显得苍白无力——动乱、浩劫、悲剧、惨祸、噩梦、暴行、痛彻心扉、不堪回首……前几天闲来无事上网浏览,偶然间搜索到“抚顺7000”网站上的一篇文章——《那一年的7月27日》,看过内容摘要,不禁...

各种各类“武斗车”中的一种

 

    “大辩论”很快从相互攻讦、相互诋毁演变成互扔稻草、互掷石块,进而演变成武斗;武斗很快从大刀长矛的“冷兵器”阶段上升到真枪真炮的“热兵器”阶段。8月16日夜,对于市中心的大多数家庭来说都是一个恐怖至极、彻夜难眠的夜晚。白天大街上就已基本上空无一人,极少有人敢在不知什么时候枪声就会突然响起,不长眼的子弹随时随地可能夺去你的生命的阴云黑雾下贸然上街,人们都猫在家里躲避战乱,那些建立了“联防自卫”队伍、设置了重重街垒路障的楼院似乎给居民们提供了些许安全感(至少居民们自以为是),他们竟敢在枪声阵阵的时候聚在院子里打扑克、下象棋,甚至纵论天下大事,争辩各派组织的是非功罪。夜幕降临后,整个城市像死去一样没有一丝活气,只有昏暗的路灯好似点点鬼火忽明忽暗、飘忽不定。胆小的居民不敢开灯,早早上床囫囵而卧,胆大的人们耐不住炎热天气的煎熬,跑到院子里说长论短,打发时光。忽然,一种与汽车、拖拉机截然不同的马达轰鸣声由远及近,越来越强烈地撞击着人们耳膜,其间时断时续地夹杂着“哒哒哒”的机关枪射击声。屋里的人们从床上惊起,魂不舍守,院子里的人们面面相觑,不知所措。人们几乎在同一时刻明白了一件事——坦克!石鑫淼后来弄清楚了,这辆坦克是“红工联”动用辽宁发电厂的218号机车,从专门修理坦克的军工厂6409厂,经铁路运到抚顺火车站货场的。那天晚上,这辆坦克至少在中央大街以东广大地区来回巡游了好几遍,南到东七路,北到东一路,它来来回回在中央大街和东一街、东二街、东三街及民主路上反复游走,隆隆作响的马达声震得人们惶恐不安,无法入睡。人们纷纷躲藏在床下、桌下和墙角里,不敢大声说话,甚至不敢大口喘气。至于这辆坦克在与“抚联”战斗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取得了什么样的战果,人们往往语焉不详,莫衷一是,但一个公认的事实是,位于站前广场西南方向的市立医院大楼(“抚联”在这里设有重要的指挥机关),被它轰出了几个大窟窿。据李振启同学回忆,坦克炮击那天,碰巧他和王铭珍同学的三哥就在现场附近,亲眼看到坦克连发了数炮,在市立医院大楼正面三至五楼之间射穿了3个直径达一两米的大洞。至今他对坦克发射炮弹时炮筒急速而猛烈的后坐回缩,印象还是那么清晰和深刻。

 

    不过,这辆坦克到底是在哪一天、在什么状况下开炮轰击市立第一医院的,以及轰了几炮、轰出几个大洞,一直存在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是:驻抚部队为了制止抚顺的武斗,下令两派到市立医院门前上交一切武器。“红工联”带着武器到达现场后,看到“抚联”的人把“三八大盖”丢在地上,解放军战士分批把这些武器抱进医院大楼,愈发觉得其中有诈,是个圈套,因而拒不交枪。双方一时间剑拔弩张,冲突一触即发。军代表软硬兼施,极力说服“红工联”,没有奏效。这时,“红工联”从6409厂调来的“杀手锏”——一辆改装过的重型坦克从抚顺火车站货场径直开到市立医院门前,各方言语不合,没有达成共识,“红工联”下令开炮,于是“咣”、“咣”、“咣”就放了3炮。楼里的解放军战士不甘示弱,搬出了专门对付这种庞然大物的“坦克克星”——反坦克火箭筒,并大喊:“‘红工联’快走!再不走就炸了你!”这才逼退了“红工联”和他们的坦克。坦克发射的是什么炮弹?有的说是教练弹,不能爆炸;有的说是没有安装引信的穿甲弹,虽然穿透了墙体,但并没有在楼内爆炸,只是“听听响”而已。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抚顺  文革  武斗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