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   > 历史考古

历史考古

明代在辽宁实行军管 鼓励军事屯田(3)

2013-01-28 14:15 辽宁日报 许凯 1561
“沧海之东,辽为首疆,天下既宁,斯必戍守。”这是明初朱元璋经略辽东时说的一句话。为此,他在辽东地区只设卫所不设郡县,实行的是军政合一的管理方式。

    “巡抚是朝廷派往各地的耳目。明朝初年,每年都会派遣监察御史巡视地方,如逢大难、重患则遣廷臣巡视,名为巡抚都御史,简称巡抚。巡抚并无定制,但到了正统元年(1436年)设巡抚辽东地方赞理军务1员,初驻辽阳,后来移居广宁。正统十四年,鞑靼等部时时犯边,于是边隅各省遍置巡抚,遂为定制。 ”王成科告诉记者。朝廷任命巡抚配合总兵共同掌理地方,目的是防止总兵跋扈专断。辽东巡抚常驻广宁,先在辽阳设有行台,后于锦义、宁远、开原、铁岭、沈阳、金、复、海、盖等卫也各设行台1处。王成科还表示,明朝镇守太监始设于永乐初年(1403年)。镇守太监实际上是皇帝派到总兵身边起监督、制约作用的官员。辽东镇守太监府设于广宁。王成科说,以太监监军的地方,虽然也有政绩卓著者,但大多擅威作福,经常遭到朝臣的交章弹劾。到了嘉靖十五年(1536年),明朝被迫将镇守辽东太监撤销。

辽东军事屯田为明覆灭埋下祸根

    《全辽志》记载:明初“辽东之军,以十计之,大抵八分操备,而以其二供屯种、盐铁之务”。这是明朝初期,辽东官兵忙于农事的真实写照。渤海大学政治与历史学院副教授肖忠纯说,由于元末明初辽东战事频繁,即便后来明朝建立辽东地区仍遭受元军残余的骚扰,农业生产荒废。那时驻军的粮食只能靠内地供应。于是,朱元璋就让这些边疆地区实行军事屯田。军事屯田制度让辽东农业得以迅速恢复。至永乐、宣德间,辽东屯田达到极盛。 《全辽志》记载:“数千里内阡陌相连,屯堡相望,由是罢海运粮。 ”肖忠纯说,洪武末年(1398年),辽东军粮可以自给,不需要内地转运了。以后历代亦实行军屯,屯田军占整个辽东军队的1/3左右。

    明朝在辽东 “不设郡县只设卫所”的军事管理制度,为明朝前期辽东的军事统治和经济繁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王成科说,这种军事管理制度一方面迅速驱逐了元军残余势力,将辽东纳入国家大一统环境当中,同时利用士兵进行大规模的屯田,使边疆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开发,人民生活相对富裕。此外,由于粮饷充足,辽东的军队也因此成为各镇之雄,“军储之粟可支半年,武库之器积至朽蠹”。辽东经济、军事实力的发展壮大,为整个明朝的社会安定和国家繁荣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到了明朝后期,由于官员的剥削奴役,赋役繁重,屯田军户的地位比一般民户更为低下,多有逃亡,军屯逐渐衰落。官员的侵占使军事屯田转变为民田,辽宁地区的田地大部分属于官员的私田。嘉靖以后,明朝社会的各项矛盾日趋尖锐,军事屯田制度本身的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并且逐渐衰落下去。辽东地区军事屯田制度的衰落,为女真族在辽东崛起提供了机会,同时也给明朝的覆灭埋下了祸根。
 
   王成科说,自永乐至嘉靖间,虽屯田数额屡有增加,但收入却日渐减少。为增加收入,明朝统治者千方百计,随事设法,军民无奈,或大批逃亡,或奋起反抗。当时曾有“生于辽不如走于胡”之语,田地荒芜,屯田尽废,饷源枯竭,辽东军备逐渐废弛。以努尔哈赤为代表的女真贵族趁机兴起,仅用了20多年的时间便从大山深处跃马扬鞭而出,破边墙,入内地,从辽沈一隅长驱入关,推翻明朝而成为全国的主宰。

    马皇后,朱元璋结发妻子,其义父为红巾军领袖郭子兴。在朱元璋平定天下的岁月里,马皇后和他患难与共。因此朱元璋称帝后,对马皇后一直非常尊重和感激。马皇后还敢于在朱元璋施行暴政时进行劝谏,保全了许多忠臣良将的性命。她还开创了明朝后宫和外戚不干政的风气。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明代  军事屯田  辽东都司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