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汉官的春天
2、汉官的春天
国家重以养民,皇太极深谙这个道理。如何对待知识分子,他更有清醒的认识。清王朝启用汉官自努尔哈赤开始,但重用汉官的是皇太极,父子俩为整个清朝的后续统治者,奠定了汉官在国家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皇太极继位后,身边很快涌现一批具有远见卓识的高级汉官,他们运用自身的知识见解,积极献言献策,从土地革命到施政纲领,无一没有他们的参与,应该说,这个时期起,汉官在清王朝近三百年的历史长河中星光灿烂,清王朝的兴旺与覆灭都与他们关系重大。
努尔哈赤第一个启用的汉官,是抚顺关游记李永芳,这个人开创汉官归清的先河,做了努尔哈赤的孙女婿。他在后金对明的各大战役中出谋划策,深受努尔哈赤赏识。有了李永芳这个块招牌,许多汉官城池陷落后举手投降,甘听努尔哈赤调遣。但李永芳这样的黄金人物在辽西大屠杀的混乱局势中,也难免遭祸。
进入辽沈地区初期,投降的汉官很卖命,征田赋,敛汉兵,派役夫,运官粮,筑城池,捉拿奸细,劝诱辽民服从新主子,做了不少事情。但辽民痛恨后金,加之明不断派密使反劝汉官弃暗投明,久而久之,汉官队伍人心浮动,担心后金政权不能久驻辽沈,人在曹营心在汉,或订密约,或伺机叛逃,或泄密卖情报。
投降汉官脚踏两只船,努尔哈赤不调整大政策,缓和阶级矛盾,反而怀疑、疏远汉官,武力镇压复州官民,一时间,辽西人头落地,满汉矛盾骤然升级。见此情景,李永芳劝谏:“所谓复州之人叛者,非实也,恐系人之诬陷矣。”李永芳委婉地说,处理这样的事情要慎重,避免引发更大的暴乱。努尔哈赤非常生气,呵斥额驸李永芳,指责他心向明国,蔑视金汗。一怒之下,革去总兵官之职,后虽官复原职,李永芳再不是他跟前的红人。
李永芳的遭遇像反面教材,汉官们引以为戒,个个唯唯诺诺,也有的人心思变,浑浑噩噩。在对待辽河东西的汉民问题上,努尔哈赤也由恩养变为屠杀,并下达汗谕,指责汉民“窝藏奸细,接受札付,叛逃不绝。”对叛逃者的处决就是砍脑袋,砍脑袋自然要引起辽民拼死抵抗,镇江、长山岛、川城,耀州、彰义站、鞍山、海州、金州等组织了地方武装,反抗努尔哈赤的暴行。大量汉民逃向关内,来不及逃走的,被收入后金各大旗下,供女真贵族驱使。在这种情况下,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士子们,只能与来不及逃走的汉民一道,被编入各旗苟且偷生。
风起云涌的辽民抗金运动,皇太极深有感触,却阻止不了父汗的偏激行为,父汗年老昏聩,听不得劝,只能任他性子来。索性父汗魂归,遗下这件事由他来继续操持,皇太极深刻地认识到,武力收服人心如庸医治表,知识分子满脑子道统,外表柔弱,骨子硬朗,宁死不同流合污。而收服知识分子对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底层民众以知识分子的行为准则为标杆,他们是社会公德和上层意识形态的化身,一言一行关乎价值取向。新政权应该借助他们的公信力,利用他们的智慧为国家机器服务,达到统治人民的最高目的。
父汗死后,皇太极立即着手修复后金与辽民的关系。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做大刀阔斧的改革。首先,他重视知识分子,为求人才,开举了国家的第一次科考。明令各大旗下的士子不论等级贵贱,均允许参加科考。考中的封官行赏,最不济的也能获平民身份。政令一出,响应者如云,藏匿身份多年的汉族知识分子踊跃报名。
通过这次科考,皇太极一下子招纳二百多名知识分子,几乎网络各大旗的优秀人才。皇太极把脱颖而出的人才充实到国中的管理层,改变了管理层的文化知识结构,满脑子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的汉族知识分子,一旦压抑的精神得到解放,才学有了施展空间,被君君臣臣的纲常信条主宰的思想,在各自岗位上释放出热能,尚显稚嫩的国家政体输入新鲜血液,变得朝气蓬勃,稳步朝着健康方向发展。
首次考试合格的汉族知识分子,量才录用,充实进各级管理层,随后,大批量的汉官脱颖而出,一个接一个受到重用,范文程、宁完我、鲍承先、冯国柱等等,这些优秀汉官的先进思想,深刻影响着新君。甚至范文程、宁完我,成为皇太极的左膀右臂,大小事物君臣共同商榷,给汉官树立了榜样,使人人勤勉自励。
范文程是大文学家范仲淹的后代,努尔哈赤攻占抚顺关,范文程不幸被俘,埋名隐姓混在下等人中。皇太极举办科考,范文程以优异的成绩高中榜首,引起皇太极的注意,从此涉入满洲政界。他和皇太极感情非常融洽,皇太极对他的倚重超过任何大臣。每有事情商议,皇太极总不忘说一句:“范文程知道此事吗?”
确实,皇太极的开明很多是受范文程指点,包括军事、政治、文化方面的认知,都离不开范文程。许多人骂范文程汉奸,出卖民族利益求荣,只是一个角度看问题,评价范文程应该多角度,全方位,在一个特定时期,他扮演的角色是历史命定的。土改、善待降将汉官、改善属地的满汉关系等等,都是范文程倡议的,试想,如果他大奸大恶,进言皇太极的是酷吏、暴政、草菅人命,不知清帝国创业时期多死掉多少平民百姓。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 上一篇:(14)贤臣之亲
- 下一篇:(12)桑榆养农农养国
相关文章
-
04-22春到高尔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