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与辽东始终是一体的,中原对辽东有时是直接管辖,有时是间接管辖,无论哪种经营形式,辽东始终是中国版图的一部分,辽东各民族始终是中华民族中的一支。
辽东地处祖国边疆,又是各民族集居区,经济、文化的构成与发展趋势与中原地区有许多不同点,这就使政治制度出现许多新的特点,主要是地方政权的出现,割据势力的发展,这就使得历届中原汉族政权对辽东的经营方式,发生许多变化。在中原政权统一经营下,采取民族“自冶”,就是这个时期主要特点。当然自治者有时也闹分裂,引起民族战争,但这在历史长河中是暂短的,各民族友好相处共同发展则是历史的主流。
东汉末年震撼全国的黄巾大起义,以雷霆万钧之势瓦解了东汉政权。在黄巾农民大起义被镇压下去之后,地方豪强趁势割据一方,东北地区也陷于四分五裂之一中,公孙氏在辽东建立的地方政权,就整个中国来说是属于封建割据性质的。但是这个地方政权对辽东地方经济的发展,以及通过这个地方政权与其他各族联系的维持与增强,也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彩箧孝子漆画(汉代乐浪地区)
公孙度字升济,辽东襄平(今辽阳市)人,是东北的土著。其父公孙廷,避吏居玄菟。当时玄菟郡太守公孙域子豹对公孙度很喜爱,使他上学读书,又给他娶妻。汉灵帝建宁三年(170年)公孙度参加科考,考中,被朝廷任命为郎中、尚书郎。不久又担任了冀州刺史。后来由董卓的中郎将徐荣推荐,公孙度做了辽东太守。公孙度来到辽东之后雄心勃勃,他“礼贤下士”,招抚庶民,颇有几分才能。
由于公孙度治理辽东“令行海外”,加上中原战乱,当时许多内地的名人志士投靠他的门下。他的势力越来越大,于是就把辽东郡分开,成立辽东郡、辽西郡和中辽郡三郡,此外又越海把势力扩展到山东半岛,收揽了东莱诸县,置营州刺史。后又收取玄菟郡和乐浪郡,在这五郡之一上又设置平州,他自立为辽东侯平州牧,按皇帝的架式,设置百官和机构,与中原政权分庭抗礼。这事发生在后汉灵帝中平六年(189年)。
由于当时辽东地区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公孙度政权的实力还有限,因此他在政治上必然要对曹魏政权示弱。到了他的儿子公孙康执政时,便完全接受了中原政府的封号,他的孙子公孙渊执政时,魏明帝授他扬烈将军、辽东太守封号。公孙渊为抵制曹魏政权,以保持其在辽东统治的相对独立性,采取了“联吴拒曹”的政策,他南通孙权。孙权为扩大自己的力量对抗曹魏.极力使这个海外之王依附于自己的支配之下。于是双方经常从海上发生经济和政治上的联系。
抚顺出土的“千秋万岁”瓦当
公孙渊与孙权的联合引起了曹魏的极端不满。于是曹睿派司马懿率大军征伐公孙渊。公孙渊哪抵得了曹魏大军,结果灭亡了。结束了五十年的割剧历史。公孙政权的版图纳入曹魏版图。暂时的分裂又出现了新的统一。
公孙氏割据辽东,在公孙度时尚有所作为,但其后继者在当时斗争中并无长远之策,首尾两端,以求苟安。从总的方面看,公孙氏政权起到了守边、保境、安民的作用。特别是在当时封建割据中,对巩固和发展封建经济、文化都有积极意义。《晋书·宣帝纪》记载,司马懿平辽东时“收户四万,口三十余万”。这个人丁数字是不少的,证明当时辽东是比较兴旺的。
魏统一公孙氏政权以后,在管辖形式上有所变化,设置辽东、昌黎、玄菟、乐浪、带方、辽西、北平七郡,在七郡之上设幽州,州辖郡。辽东郡府仍设襄平(今辽阳市),郡下设十县。玄菟郡府设置在抚顺地区(网站编辑注:一说在抚顺劳动公园;一说在沈阳上伯官村)。玄菟郡领县有较大变化,撤销了原有的候城县、上殷台县和西盖马县。撤销原因不见记载,大概是由于各县距离太近,辖区太小,机构繁多的原因。上殷台县比拟在今抚顺市顺城区小甲邦,那么它与高句丽县(在今抚顺市区劳动公园古城),两地相距仅20公里,候城县估定在今沈阳市区旧城,上殷台县在今沈阳市上伯官屯,它与高显县(在今沈阳市魏家楼子),三县之间相距特近。所以才作了县制调整,这完全有可能的。这时玄菟郡又新增加了望平县。《晋书·地理志》载:玄菟郡有“望平”县。望平原属辽东郡。《三国郡县表》卷五载:(望平)“晋志属玄菟,疑魏破渊后移来。”这样一调整,玄菟郡当时所辖县有四个,即高句丽县、高显县、辽阳县和望平县。
摘自《抚顺通史》赵广庆、曹德全著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入口 [ 举报 ] 投稿邮箱:fm684@qq.com |
Copyright @ 2011-2012 FS7000.com All Right Reserved 「本网站独立运行,与任何机构无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