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古代抚顺

古代抚顺

清入关前政权儒学化略论(7)

2013-02-16 05:38 《清史论丛》 朱昌荣 3954
政权儒学化主要是指其接受儒家文化及以之为载体形成的统治思想、政治制度、文化教育等内容。学界对清入关后政权儒学化的情形进行了较为深入地探讨,而对入关前政权儒学化的情形关注则相对薄弱。实际上,从努尔哈赤时期...

  第六,“参汉酌金”,“渐就中国之制”,建立并加强封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皇太极继位伊始,政权采取的是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的组织形式。整个后金社会处于“贝勒不容于皇上,皇上亦不容贝勒,事事掣肘,虽有一汗之虚名,实无异整黄旗一贝勒也。如此三分四陆,如此十羊九牧……必将错乱不一,而不能料理”[101]的局面。以皇太极为首的统治集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完善封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这就为清入关前政权在制度层面上实现儒学化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主要包括:


  1、设立六部及相关机构。天聪五年七月,后金仿明制设立六部。但六部设立以后,在官员设置、立法等方面都很不完善;各项职能机构也不配套。参将宁完我指出,中央虽立六部,而“设官未备”,“立法未周”,很可能会导致出现“弊窦将开”“乱阶必至”的局面,他建议“设官立法”,当“相因相制”,所谓“创业帝王,虑国事无纪纲也,而置六部;虑六部有偏私也,而置六科;虑科臣阿党,君心宜启沃也,而置馆臣;虑下情上壅,君心受欺蔽也,而置通政。此数事皆相因相制,缺一不可者。”[102]同时,他建议皇太极“参汉酌金,用心筹思,就今日规模,立个金典出来,……务使去因循之习,渐就中国之制。”[103]宁完我对后金政权中六部及配套的六科、馆臣、通政等职能机构的建设做出了较为完整的规划。重视发挥言官的职能,也是汉官提出的完善六部配套机构的积极举措。无庸讳言,政权中不少人对言官的职能是未予以充分重视的,皇太极宣称:“我国人人得以进言,何必另立言官?”“南朝多设言官,竟致败坏。”[104]汉官马国柱、扈应元、徐明远等则纷纷上书要求设立言官。[105]此后,重视发挥言官职能引起统治集团的关注。崇德元年,设立都察院。“定鼎燕京”后,六科给事中成为定制。


  2、实现秘书班子由书房—文馆—内三院的逐步完善。“书房”在入关前政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政权的“喉舌”[106]所在。努尔哈赤时期,书房中汉人较少,多为女真人,如达海、希福等。史载:“(达海)初事太祖高皇帝,置在内廷机密重地,专司文翰。凡与蒙古、朝鲜词命,悉出其手”[107]。希福“通满、汉、蒙古文字”,太祖“召直文馆”[108]。天聪以后,随着对外(尤其是对明朝)战争的继续扩大,汉族降人、战争俘获及汉人自远方投靠者日渐增多,皇太极又逐渐改变努尔哈赤后期对汉官及汉族知识分子的不信任态度,以“量才委用”,不拘一格使用人才的气魄通过豁免奴隶、考取生员[109]等途径将大量汉官及汉族知识分子充实到秘书班中去如宁完我、范文程等。宁完我“原系萨哈廉贝勒家奴仆,因通文史,汗擢置文馆,参预机务”,后因参与赌博被解任夺赏,仍为奴隶。[110]范文程于天命三年努尔哈赤攻破抚顺时被获,隶镶红旗为奴,终努尔哈赤之世未受重用,后被皇太极纳入书房,膺于重任。进而,“书房秀才”、“教书秀才”、“书房相公”的规模日渐扩大,影响亦急剧上升。时人说书房“虽无名色,而其实,出纳章奏,即南朝之通政司也,民间之利病,上下之血脉,政事之出入,君心之启沃,皆系于此”[111]。仅以《天聪朝臣工奏议》所记,便可统计出“书房”中的知识分子在短短四年时间里,所上各类奏议不下数十篇(全部为97篇,剔除其中不属书房中知识分子的部分),所涉内容十分丰富,几乎包括了后金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习俗等诸方面。但书房仍处于“无名色”,即名不正言不顺的境地,对书房进行改革势在必行。宁完我建言:“我国笔帖赫包之称,于汉言为书房。朝廷之上,岂有书房之理?官生杂处,名器未定,更易布置,止一矢口之劳,皇上何惮而不为也。”[112]


  天聪六年,笔帖赫包(汉译即书房),改称笔帖赫衙门(汉译即文馆),书房成为正式的政府机构。但是,这并未从根本上改变书房的混乱局面,史称:“三汉官又无责成,秀才八九人閧然而来,群然而散。……日复一日,愈久愈弛。”由此,王文奎建议对书房中人员当“量才委用,自足服人。或任重,而使各有司专,或任独,而使事归总理。”[113]稍后,书房秀才杨方兴条陈时弊,也建议“书房中当用贝勒”,以为“总理之人”[114]。天聪九年,汉官要求改革文馆的呼声再次兴起。二月,正红旗牛录章京许世昌奏称:“天子股肱宜立。一代之兴,必有一代之臣相与赞襄开导,共造封疆。……而我朝枚卜之举,实有未行,不过曰书房,岂堂堂立国之体哉。臣愚以为宜建中书府,设中书平章、左右丞、参知政事等官以备顾问参赞,凡军国大事,悉咨询商酌,而后施行。”[115]即建议仿照元朝制度改造书房。此后,梅勒章京张存仁又上书,建议仿照明制“改文馆为内阁中书科,以彰官制,其笔帖式亦应加中书科名色,分大小副参将游守为阁老翰林等官。”[116]在汉官的长期努力下,为了适应统治的需要,崇德元年三月,正式确立文馆三院之名,分任职掌。[117]至此,作为“六部之咽喉”[118]的书房完成了由书房—文馆—内三院的逐步完善。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清入关前  政权  儒学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