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古代抚顺

古代抚顺

辽代贵德州的城址(2)

2013-03-16 21:17 《浑河文明与满族文化》 曹德全 2733
在抚顺现存的古建筑中,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当数高尔山公园内的辽塔了。高尔山塔建于辽大安四年(1088年),900多年来,它饱经世事风雨,历尽人间沧桑,它的雄伟的身姿已经成了抚顺人民的骄傲,成了抚顺市的象征。

  一、辽贵德州的城址


  辽代的贵德州是辽太宗时察割以所俘汉民建置的头下军州。关于贵德州故城的具体位置,主要有两种说法。第一是抚顺说。


  《武经总要·北蕃地理》:贵德州“东、南、北皆生女真,西至沈州八十里。”《辽东志》卷1《地理志·沿革》,沈阳中卫“城东北八十里,古贵德州地,设抚顺千户所”。《读史方舆纪要》卷37,沈阳中卫条:“贵德城,卫东八十里……契丹置贵德州宁远军于此,治贵德县。金因之,元废。”又“抚顺所,卫东北八十里,《志》云,金贵德州也。”


  第二为铁岭说。贾弘文修,李廷荣辑《铁岭县志》称:“大宝山,城东南五十二里,按《辽史》,贵德州有大宝山,即此地。”《清一统志》以及《满洲历史地理》都以范河和大宝山为据,定贵德州故城在铁岭县境内。《奉天通志》卷54载双方观点而不置可否:“辽贵德州即唐征高丽时之贵端城,据《辽东志》及《方舆纪要》则为今抚顺城。……范河(《辽史》误为沱河)在铁岭南三十里,大宝山在铁岭东五十里,《清一统志》谓在铁岭东南,亦为近是。”


  谭其骧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释文汇编·东北卷》,虽标定辽贵德州在今抚顺城,但态度也不是十分肯定的,“姑定辽贵德州故址在今抚顺城北高尔山前”,姑定者,暂定也。冯永谦先生看到了对辽贵德州址的确定,“近代的研究反而模糊了”,但没有说明之所以模糊的原因。


  《辽史·地理志》云:“贵德州……有沱河、大宝山。”《金史·地理志》云:“贵德州倚有范河”。其实,对辽、金贵德州故址的定位产生分歧的依据就在于怎样理解沱河、范河、大宝山。《辽史》上说贵德州“有沱河”,《金史·地理志》上说“贵德州倚有范河”,而事实上,抚顺城附近只有浑河。汎河(即范河)从抚顺市和铁岭市中间流过,范河北距铁岭15公里,南距抚顺城40公里,范河从发源地到人辽河都在铁岭境内。沱河则根本不存在,显然是其他河名的误记。因此,《奉天通志》认为“据金史,沱河即为范河之误”。我认为,《奉天通志》的观点不能成立。


  浑河古称小辽水,唐时又称贵端水。辽金时的贵德州,”盖因贵端水得名”,而浑河之名最早见于《辽史·地理志》:“浑河在东梁、范河之间”。而《元一统志》又说“浑河在沈阳路,源出废贵德州东北……旧称沈水,水势湍激,沙土混流,故名浑河。今水澄澈,遇涨则浑。”


  从上述记载中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一是从辽朝到元朝之间,浑河之名经历了贵端水、沈水、浑河的演变过程;二是用范河给浑河定位,说明范河之名比较稳定。《元一统志》成书于元成宗铁穆耳大德七年(1303年)那么“旧称沈水”之旧字应指何时呢?大家知道,沈阳之名来源于沈水,即沈水之北。可见,先有沈水之名,后有沈阳之称。元朝沈阳路设于元成宗元贞二年(1296年),其时间,虽然比《元一统志》成书时早7年。但不能认为设沈阳路时浑河尚称沈水,《元一统志》成书时,才有浑河之名。我认为设沈阳路时,浑河已经不叫沈水了,沈阳路之名是依据浑河的旧称而起的。那么沈水之名又是因何而起的呢?我的看法是先有沈州,而后有沈水,就是说沈水之名是因其流经沈州而得。辽代沈州在今沈阳市老城区。但沈州之名起于何时,史籍记述不一,或谓唐代之置,或谓渤海建,或谓初置于辽太祖时。如果以辽太祖神册六年(921年)十二月“诏徙檀、顺民于东平、沈州”计,再考虑到,辽太宗建贵德州时,贵德之名因贵端水而得,那么,浑河之名由贵端水改为沈水的时间应在辽世宗以后,即10世纪中叶。也就是说,辽代早期,浑河称贵端水,以后因流经沈州而改称为沈水。辽亡后,金因之,仍称沈水。到金朝晚期或元初才改称为浑河。其原因跟元朝蒙古铁骑扫荡辽东,其铁蹄所到之处生灵涂炭,产业绝迹,居民云散有关。后来之民已经不知沈水之名而依水中沙土混流之态而起名浑河。可以说,辽、金二朝,浑河应称沈水。那么,为什么在《辽史》和《金史》中已使用浑河之名了呢?


  我们知道,《辽史》和《金史》均成书于元朝顺帝至正四年(1344年),其时已近元朝晚期。作者不会不看《元一统志》,不会不知道浑河“旧称沈水”,惟一的解释只能是,作者以当时已经固定的河名——浑河,去写了辽、金两代的历史,这样不可避免的要出现一些混乱。例如贵德州附近根本没有沱河,如果说《辽史》中贵德州“有沱河”有误的话,沱河就应是浑河之误,而不是范河。

 

 

该文章所属专题:曹德全专栏

曹德全先生

  曹德全(1946-2021),吉林通化人,1964年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1969年分配到辽宁省桓仁县新华机械厂工作,1980年调入抚顺纺织局。曾任抚顺市经委处长、露天区(今东洲区)副区长、电子工业局副局长、抚顺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工作之余,他积极研究东北民族史以及抚顺地方史。取得许多重大学术成果。先后出版了《抚顺史研究》(合著)《抚顺通史》(合著)《抚顺编年史》(合著)《抚顺百科大事典》(合著)《抚顺历史的误区》《抚顺历史之谜》《高句丽史探微》等专著,并撰写了大量的学术论文,发表在各级报刊上,特别是在高句丽历史和清前史研究领域建树颇深,在东北史学界有较大影响力。
  曹德全先生的研究,主要从历史文献出发,有理有据,逻辑清晰。他论述的“高句丽名称辨疑”“高句丽与高丽”“论高夷”等许多重大学术问题,在学界引起广泛影响。

标签:辽代  贵德州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