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代,由于抚顺地区形势相对稳定,大批汉民不断流人,加之辽朝重视农业生产,浑河两岸的沃野得到开发。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使契丹辽朝由开始经常向汉族中原政权乞粮告籴发展到辽景宗时已是“仓有余粟”,并能在保宁(969-978年)后期,应北汉之请,一次拨出粟米20万斛来救助它。应该说,抚顺地区较稳定的大面积的农业生产是从辽代贵德州时期开始的。
手工业。贵德州建立之初,其经济类型还属于封建贵族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州内的手工业发展水平是以满足庄园主——贵族们的需要为限的,如粮食加工业、制革业、酿酒业等等一批小手工作坊。由于辽代贵德州是以俘虏的汉人为主新建的州城,辽初,贵德州的经济发展水平是相当低下的,生产能力只能满足自身的需要,不能向社会提供更多的产品,因此国家对贵德州不征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这种情况到辽圣宗开泰元年(102年)有了改变。“……贵德、龙化……七州至是有诏始征商。”什么是征商呢?《辽史·食货志下》上说“征商之法,则自太祖置羊城子炭山北,起榷务以通诸道市易。太宗得燕,置南京城北有市,百物山×,命有司治其征,余四京及它州县,货产懋迁之地,置亦如之。”可见,征商之地,其市场贸易必相当活跃,也就是说,到了辽圣宗开泰年间,贵德州内不仅手工业已经很发达,有大量产品可以上市交换,而且出现了较大的集市。至此,贵德州已经摆脱农奴庄园经济的模式,开始出现封建城市的雏形。
在贵德州诸多手工业中,值得一提的是制瓷业。大家知道,金代抚顺大官屯瓷窑是当时我国东北地区的著名瓷窑,它烧制的日用粗瓷,各种黑釉器,产量很大,在东北各地的遗址中都有发现。但是,金代的大官屯瓷窑是“在辽代窑址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也就是说,辽代后期,在贵德州已经出现早期瓷窑,究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契丹族通过战争从南方俘掠大批汉人到贵德州,其中不乏具有一定烧瓷技术的匠人;二是抚顺原有烧窑所需的燃料煤,因为当时“烧窑的燃料已经广泛供用煤。不过,辽代抚顺的瓷窑,规模一定很小,工艺落后,只能生产一些粗糙的自用瓷。1984年11月,在抚顺望花区光明街二十七中附近发现了两座辽墓,墓中出土了土瓷器3件,陶器7件。瓷器有白瓷大碗1件,口沿呈五花瓣形,壁弧曲,圈足,胎质灰黄,釉色白中泛黄,口径21.6厘米,足径9.4厘米,高7.5厘米:白瓷碗1件,口稍外延,圈足,釉色较亮,口径14.6厘米,足径5.8厘米,高51厘米;白瓷瓜棱罐1件,直口,口沿下有一周凸弦纹,腹作八瓣棱形,圈足,胎质灰黄,口径8.4厘米,高12.2厘米,足径7厘米。这些瓷器胎质粗糙,其色白中泛黄,是因为烧制过程中使用耐火砖障火法还不十分严密,致使白釉器在器胎和釉面受火部分,挂上了一层黄色油污,这说明制瓷技术还较落后。有人认为这些瓷器来源于四川彭县,我认为它们应是贵德州的地产品,时间应是辽代的中晚期。贵德州的瓷窑为金代抚顺大官屯瓷窑的兴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入口 [ 举报 ] 投稿邮箱:fm684@qq.com |
Copyright @ 2011-2012 FS7000.com All Right Reserved 「本网站独立运行,与任何机构无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