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凤民:八旗创建史新探(8)
《盛京典制备考》卷一载:左、右翼王亭分别为“翼王大臣议政所“,各王亭则是本旗“官员朝集所“。
八旗亭乃按“五行相胜”排列:北侧镶黄旗正黄旗二亭取“土胜水”,其位在北;南侧正蓝旗、镶蓝旗二亭取“水胜火”,其位在南;东则正白旗、镶白旗二亭取“金胜木”,其位在东;西侧正红旗、镶红旗二亭取“火胜金”,其位在西。大政殿始建于天命十年(1625),八旗亭建于天聪年间、左右翼王亭建于崇德元年(1636)。“五行相胜“排列则始于天聪时期。
(2)朝廷礼仪
天聪六年(1632)是清开国史的重要拐点——太宗由过去“与三大贝勒俱坐受之“改为一人“南面独坐“。并以“五行相胜”形成“旗分”,作为八旗朝见顺序。《太宗实录》记载:初,八旗诸贝勒率大臣朝见,不论旗分,惟以年齿为序。自是年始,照旗分以次朝见。(43)《满文老档》载其“旗分”顺序为:一,正黄旗、二,镶黄旗、三,正红旗、4,正白旗、5,镶红旗、6,镶白旗、7,镶蓝旗、8,正蓝旗。(44)此序与八旗左右翼”尚左“图(图6)完全相符。即,以正镶两黄旗居北,取”土胜水“;以正镶两蓝旗在南,取”水胜火“;以正镶两白旗在东,取”金胜木“;以正镶两红旗在西,取”火胜金“。是按”五行相胜“配置八旗与方位的结果。
(3)攻城布防;
天聪三年(1629年) 包围战明遵化城是运用“五行相胜”又一典型实例。是年十月,皇太极发动首次入关征明的战争。兵锋所向直指北京。他调集蒙古扎鲁特、奈曼、敖汉、喀喇沁、巴林等部人马,与后金八旗大军联合出征,皇太极“亲统大军”。他们避开防守坚固的宁锦防线,假道蒙古科尔沁,从西部长城入关,师分三路攻取大安口、龙井关、洪山口,会师于北京城西北仅二百余里的遵化城。遵化巡抚王元雅凭城固守。皇太极遣将“遗书”劝降,为王元雅回绝。皇太极遂“集诸贝勒、群臣定议:以(十一月)初三日攻遵化城。”大军各按八旗方位围城。具体布署是:
“正黄旗纳穆泰率本旗攻北面之西;镶黄旗额附达尔哈率本旗攻北面之东;正红旗额驸和硕图率本旗攻西面之北;镶红旗雍顺率本旗攻西面之南;镶蓝旗额驸顾三台率本旗攻南面之西;正蓝旗攻南面之东,镶白旗图尔格率本旗攻东面之南正白旗喀克笃礼率本旗攻东面之北。”(45)
攻城令下,八旗兵列阵,竖云梯于城下,正白旗小卒萨木哈图先登,八旗军蜂拥而上,“遂克其城”。明兵四处逃溃,巡抚王元雅自经,城中官兵、人民拒命者尽屠之。此城的攻战布局与八旗左右翼尚左图(图6)相同。
天聪五年(1631)八月皇太极对辽西大凌河城的围困战,仍然采用“五行相胜”布署八旗大军。并通过长期围城,最后迫使明兵投降,取得大凌河之战的胜利。(46)
2,对盛京城八旗左、右翼保持原状。
“书以纪事,图以绘形“,以康熙初年之满文《盛京城阙图》对照同治十二年(1873)的《陪都纪略》“街市图“,右翼正红旗与镶红旗的礼王府、克勤(岳托)王府仍在城内东向,左翼镶蓝旗郑王府仍在南向,原属两黄旗的八王阿济格王府,九王多尔衮王府和十王多铎王府,虽经天命天聪国汗更迭以及顺治朝旗主势力消长等原因旗色改变,而原位依然。又据光绪四年(1878)《陪京杂述,官治》左翼官学条:”左翼在天佑门内,右翼在德盛门内”。再如,1912年(民国元年)《奉天省公署档》载:“右翼四旗关防处房间,座落奉天省城里汉军镶红旗第三佐领界内,警区第一局一区东华门(即,今沈阳故宫宫前东侧的文德坊)东路北。均证明盛京城八旗右翼在东、左翼在西的”国初“旧制与清朝兴亡相始终。
以上,太祖、太宗开创之黄、红、白、蓝“四正四镶“八旗、八旗”左、右翼”(包括“八旗方位”)等项制度,清入关之后继续得以实施。并以京师为标准模式法示天下,成为终清之世一成不变的八旗定制。
六,余论
余下,简要考察一下“八卦”被产除、“五行”被隐曲,以及前四旗“与”后四旗“问题。
8 |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 上一篇:东宁卫及草河千户所的设置
- 下一篇:皇太极有逼迫大妃阿巴亥殉葬的必要吗?
相关文章
-
09-26天命后期八旗旗主考析
-
04-15八旗牛录起源时间问题再探
-
04-15八旗的由来、发展与兴衰
-
11-14满族形成的历史脉络
-
11-11清朝初期汉军及其牛录探源
-
05-28关于八旗制度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