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   > 历史考古

历史考古

重走锡伯族西迁之路

2013-03-28 09:11 《辽宁日报》 张松 3299
246年前,一支为数千人的锡伯族部众由盛京太平寺出发,挥别骨肉亲朋,从东北的白山黑水至西北边陲的伊犁河畔,冒酷暑、顶严寒,越千山、涉万水,风餐露宿、扶老携幼,横穿漠北,几次断粮断水,险境迭生,克服了西迁路上的千辛万苦,行程一万余里,创造了世界人类史上的军民迁徙奇迹!
《辽宁日报》2010.05.29 
重走锡伯族西迁之路 图1
  锡伯族抵御沙俄侵略的木炮。 


  万里西迁之路上,他们翻越千山万水,架设72座桥梁,他们兴建的全疆第一条人工大渠察布查尔大渠,至今仍有10余万人民受惠于此。 

  记者重走西迁路 

  后天,也就是2010年5月31日,正是锡伯族的西迁节。为了解这一古老的节日,本报记者远赴新疆,历时十余天采访,揭开许多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 

  西迁节是锡伯民族的西迁戍边纪念日。因时间是农历四月十八日,所以叫“四一八节”。因有怀念亲人之意,又叫怀亲节,新疆锡伯族同胞称为“杜音拜专扎坤”。 

  每年农历四月十八日,锡伯族群众就会欢聚一起,共进野餐,表演歌舞,以纪念祖辈驻防戍边的英雄业绩。 

  246年前,一支为数千人的锡伯族部众由盛京太平寺出发,挥别骨肉亲朋,从东北的白山黑水至西北边陲的伊犁河畔,冒酷暑、顶严寒,越千山、涉万水,风餐露宿、扶老携幼,横穿漠北,几次断粮断水,险境迭生,克服了西迁路上的千辛万苦,行程一万余里,创造了世界人类史上的军民迁徙奇迹!西迁的锡伯族人戍边百年,他们平定内乱,抗击沙俄,兴修水利,建设边疆,为国家的统一完整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这支锡伯族人的后裔主要生活在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乌孙雪山下、伊犁河畔旁,已繁衍生息十几代的锡伯族人依然坚守着祖先的信念,传承着民族的文化,弘扬着自强不息的时代精神。在西迁节日即将来临之际,记者远赴新疆,寻找锡伯先人的足迹,探访这些可敬的“辽宁老乡”。 

  骁勇善战乾隆钦点锡伯族戍边 

  从东北故土远徙万里至西北边陲,锡伯族西迁的目的何在?新疆察布查尔县文化馆老馆长、锡伯族西迁节代表性传承人苏崇安的说法是,17世纪中叶以后,沙皇俄国入侵我国西北部的“卫拉特”蒙古地区,即新疆的伊犁、塔城、阿勒泰地区,葛尔丹在沙俄的怂恿和支持下不断发动叛乱,破坏国家统一,制造民族分裂。乾隆皇帝认为,葛尔丹一日不平,西北边境就一日不得安宁,于是1757年兴师讨伐,削平叛乱,平定叛乱后,立即派将军大臣治理天山南北,凡是要隘之处,均驻重兵防守,骁勇强悍、能骑善射、忠于祖国的锡伯族,就是在这一大形势下,被调遣至新疆伊犁戍守边疆,这是西迁的第一原因。 

  为巩固边疆地区,乾隆皇帝决定仿效汉唐经营西域的政策移民屯垦,发展当地的农业生产,进而建设和巩固边防,而锡伯族善于屯垦,这是乾隆调派锡伯族军民远赴新疆的另一原因。在沈北新区工作的肖昌老师认为,新疆当时爆发阿睦尔撒纳叛乱,清廷派明瑞率大军镇压,设将军府管辖当地。但新疆土地广阔、兵员空虚,仅凭满族兵将难以抵御沙俄入侵与当地的叛乱,须从内地调兵。当时的规定是,从哪里调兵,由哪里的将军批准,经乾隆皇帝御批,盛京将军舍图肯调拨兵将支援明瑞。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锡伯族  之路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