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锡伯族西迁之路(3)
2013-03-28 09:11 《辽宁日报》 张松
3455
246年前,一支为数千人的锡伯族部众由盛京太平寺出发,挥别骨肉亲朋,从东北的白山黑水至西北边陲的伊犁河畔,冒酷暑、顶严寒,越千山、涉万水,风餐露宿、扶老携幼,横穿漠北,几次断粮断水,险境迭生,克服了西迁路上的千辛万苦,行程一万余里,创造了世界人类史上的军民迁徙奇迹!
记者(左一)与锡伯族专家在卡伦哨所
锡伯族诗人阿苏透露:本来按规定,此次西迁因路程遥远可走3年,但领军的两名清朝官员想多领赏银,将朝廷限定的三年行期竟缩短了一半,虽心有怨言,但吃苦耐劳的锡伯族人还是完成了这一史诗般的万里长征。记者此次去伊犁采访,飞机来去历时4天,颇感身心疲惫,而锡伯族人几乎徒步远徙万里,生存能力之强令人惊叹。对此,肖昌表示:“虽然路途漫长,充满艰险,但当时人并不感觉艰苦,与现在人的感觉不一样。我曾经从察布查尔县骑马赶牛羊到乌鲁木齐,走了50多天,饿了杀羊吃肉,赶上暴风雪就到附近人家留宿,就那么过来了,也没感觉多么艰苦。那时的锡伯族人若不吃粮食,吃肉也能吃饱,西迁时他们带走了很多种子,再饿也舍不得吃种子。 ”
保卫边疆,锡伯族付出重大民族牺牲。苏崇安告诉记者,在1766年至1940年的百年沧桑岁月里,锡伯族官兵始终不渝地、忠实地履行国家边防军的职责,数千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锡伯族为祖国的统一、边境的社会稳定付出了重大的民族牺牲。
锡伯族总管在清朝官至三品
锡伯族当年被安排在伊犁河以南边防空虚、荒无人烟的地区,沿绰霍尔旧渠两岸修筑城堡定居,按清朝八旗制度分为8个牛录,组建锡伯营,拉开了戍边文化的序幕。锡伯族军民修建了18所卡伦(边防哨所),日夜观察周边安全,捉拿盗贼、逃犯,以防越界放牧和开垦种地等违规行为。
每年春秋两季,锡伯营领队大臣率领60余名官兵,巡逻查看几千里长的边境线,巡逻队从锡伯营出发,沿伊犁河直达巴尔哈什湖,然后往南拐,巡逻查看哈萨克与吉尔吉斯的游牧区,一直巡查完伊塞克湖以南辽阔的游牧边界后才返回,一路上顺便替伊犁将军查收马税,执行这一巡逻任务,每次远行至少用一个半至两个月时间才能完成。此外,奉伊犁将军之命,锡伯营还经常远赴几千里远的北疆塔城与南疆的喀什驻防。
作为伊犁四营(锡伯营、索伦营、厄鲁特营、察哈尔营)中战斗力最强的劲旅,锡伯族官兵屡次参加平叛战争。 19世纪20年代,受英殖民主义者支持的张格尓雇佣军被锡伯营铁骑歼灭,张格尓本人被锡伯族勇士活捉。在收复南疆西四城的战斗中,在绥靖城、库车城保卫战中,在粉碎伊犁苏丹汗分裂阴谋及八个牛录的保卫战中,在两次打退沙俄侵略军对我国博罗霍吉尔卡伦侵袭的战斗中,在收复伊犁的斗争中,在驱逐马仲英的战斗中,在精河、永集湖、八家户、和布克赛尔与国民党军队的几大战役中,到处都闪现着锡伯族将士的矫健身影。
令世人敬服的是,面对沙俄对我国领土的侵袭强占,戍边的锡伯族人始终立场坚定、力拒外辱,涌现出博勒果素、喀尔莽阿等一批伟大的爱国者。“就说喀尔莽阿吧,沙俄入侵伊犁地区后,他带领民众不交税、不纳捐,对沙俄入侵者交办的事顶着不办,不仅如此,他还将沙俄军队的内部情报秘密反馈给当时在塔尔巴哈台的伊犁将军,被沙俄侵略者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他们威胁喀尔莽阿,要将他流放到西伯利亚,但拥有一颗爱国心的喀尔莽阿不为所动! ”阿苏说。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 上一篇:满族的氏族与部落
- 下一篇:海姓:舒尔哈齐的后代
相关文章
-
09-15都兴智:锡伯族源出女真论
-
04-10清朝廷为何要将锡伯族南迁
-
02-28房身锡伯族村寨的由来
-
02-28抚顺地区锡伯族的来源
-
02-28顺城区河北乡房身村的墓地古松
-
02-28锡伯族早期活动的区域
-
02-27锡伯族三音那墓及功铭汗马碑
-
11-13清政府为何要将锡伯族南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