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 清前人物

清前人物

多尔衮(2)

2013-04-01 14:27 抚顺7000 zixun 2234
多尔衮。爱新觉罗氏,明万历四十年(1612)生于建州女真赫图阿拉城,清顺治七年(1650)卒于河北喀喇城(今承德市郊),系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母大妃乌拉纳喇氏阿巴亥。


    在回军途中,多尔衮率额哲、宰桑、台吉等至平鲁卫到朔州,毁宁武关,略代州、忻州、崞县、黑峰口及应州,斩敌6千余人,俘获人畜70余万。搬师回朝,皇太极非常高兴,“以出兵贝勒,远劳日久,又兼得玉玺,不可不远迎”,遂率大贝勒代善等出沈阳迎接,迎接仪式非常隆重,多尔衮向皇太极呈献“制诰之宝,认为此一统万年之瑞也”。众大臣则以蒙古臣服,又得天赐至宝,表上尊号,于是皇太极于天聪十年(1636)四月改元“崇德”,改国号为“清”,多尔衮则以战绩卓越晋封为“和硕睿亲王”。此时,年方25岁的多尔衮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其声势显赫,位尊爵显,但这并不是他的顶峰,为了大清国的巩固和繁荣昌盛,他要向更高的峰巅攀登。

    崇德元年(1636),阿济格率师伐明,多尔衮奉命与多铎攻山海关阻击明师。十二月又伐朝鲜。二年,与肃亲王豪格从宽甸进入明边长山口,攻克昌州,又以5千人大败其安黄、宁州边等援军1.5万人。大战江华岛,以红衣炮击溃其船支40艘,击败敌兵千余人,攻克其城,俘获朝鲜王妃及二子,朝鲜国王李倧迫于妻子及群臣多被俘获,各路援军亦被阻截的困境,又感于多尔衮对自己“嫔宫以下,颇极礼待”(《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第9册3593页)的仁义之举,于是率文武群臣,献上明朝所给敕印,称臣于清。使明朝彻底地失去了察哈尔、朝鲜这两个右膀右臂,清为能全力以赴地向明进军排除了后顾之忧。
    崇德三年(1638),皇太极亲征喀尔喀,命多尔衮与礼亲王代善留守。多尔衮养精蓄锐,并监督建筑辽阳都尔弼城,又同阿巴泰治理盛京至辽河大路。八月,皇太极授多尔衮为“奉命大将军”统率左翼兵征明。多尔衮没有辜负皇太极的重托,他施用智谋,挥军冲杀,先于董家口毁明边墙侵明,夺取青山营,又约右翼兵岳托于通州河西汇合。明廷大震,以宣大山西总督卢象升为“督师”,总督天下援军对清作战,但清军锐不可挡。十二月,两翼兵越北京至涿州,兵分八路右傍西山麓,左沿运河,长驱并进,西掠至山西,东克济南,又掠天津、迁安等地。纵横驰骋数千里,攻克城池40余座,俘获人口25万余,财物不计其数,全面地实行了皇太极的“残毁方针”。卢象升战死于巨鹿,明受到致命的打击,山西、河北、山东等地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五年,多尔衮率军再克小凌河2台,累败敌军于杏山、松山间。但围锦州时,多尔衮以擅自离城移营就牧被降为郡王。七年,又以功官复原职。

 

    崇德八年(1643),皇太极暴崩,满洲贵族内部在皇位继承问题上发生了尖锐的矛盾。肃亲王蒙格在两黄旗大臣图尔格、索尼、图赖、锡翰、巩阿岱、鳌拜、谭泰、塔瞻等人的怂恿下,决心争位,并积极活动;两白旗的阿济格、多铎等人则极力拥立多尔衮。两派之间直闹到箭拔驽张,互木相让。多尔衮在此关键时刻不动声色,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时刻关注着两派之间的动向。他审时度势,权衡利弊,梦寐以求的皇帝宝座将炙手可得,自己十多年的奋斗目标将要实现,但要坐上宝座,就要用血来换取,弄不好就得为争皇位弄得一损俱伤,那将大大有损于八旗自身的实力,那么太祖创立的后金奠定的大清基业;皇太极的安定蒙古和朝鲜,消除了后顾之忧的有利形势将要被破坏,更难以遵循——打进关去,夺取全国政权的宏愿。为了大清的统一天下,多尔衮运用其足智多谋及其手中的权利,既没有强自为帝,又排除了异已蒙格,他采取了拆中的方法,拥立6岁幼侄福临嗣位。因而平息了一场风波,避免了一场刀戈相见的纷争,稳定了军心,使清军入关夺取全国政权的目标能得以实现。八月,福临即位,改明年为“顺治”元年,多尔衮和济尔哈朗同辅国政,称摄政王。这样,多尔衮虽未坐上皇帝宝座,但其权势实则已超越诸王。紧接着,多尔衮以“盈庭聚讼,纷纷不决,反误国家政务”为由,解除了诸王贝勒管六部之权力,并采取各种手段,在短短的时间里排除异已,逐渐把朝中大权把握在自己手中。

    多尔衮以摄政王之尊掌握大权,“刑政拜除,大小国事,九王专掌之”(《沈阳状启》第514页),顺治元年(1644),当多尔衮正为打进关去,夺取全国政权蹙心积虑之时,得知李自成大顺军攻占北京及崇祯帝己死的确实消息后,及时采取范文程的明朝此时内忧外患,病患种种,已不可治;必须抓住这个大好时机,否则天下将为他人所得;清政权的最主要敌人并非明朝,而是农民军,所以不要等农民军夺得天下后再与其争夺;改变过去杀人掠财,攻城不守的抄掠作风,要“申严纪律,秋毫无犯”,安抚百姓,争取汉族官僚的支持。并把这些建议作为清军入关的战略指导思想,率领满蒙大军,浩浩荡荡地向天下第一关山海关进军,当时山海关守将吴三桂虽重居天下第一关,但他降而复叛农民军,闹得个腹背受敌的窘境,不待多尔衮大举进犯,他便遣副将杨坤至清军乞降。与此同时,李自成亦率农民军进逼山海关。正当多尔衮为吴三桂乞降疑虑重重之时,吴三桂又派郭文龙和孙文焕来见多尔衮,并递交吴三桂第二封信,多尔衮得知农民军亦临近山海关,吴三桂已处在危急之中。于是命清军火速前进,并与吴三桂展开了讨价还价的“外交”斗争,“吴三桂遣使者相望于道,凡往返八次”(《明季北略》卷20),无奈亲自乞降。多尔衮确定其确有诚意,自己的目的又达到了,于是先于一片石大败农民军,然后率军进入山海关,吴三桂出迎,多尔衮命吴三桂为前锋,与列阵于石河西的农民军首先交战;自己则衔住农民军长蛇阵的阵尾,使其无法合围自如。正当吴三桂与农民军苦战了大半日精疲力竭之时,多尔衮抓住战机,突令清军出击。于是,清军三吹号角,呐喊三声,以八旗兵数万从吴三桂军右侧突入,直捣农民军中间,与农民军展开激战,农民军横尸遍野,丢盔卸甲,溃不成军。清军乘胜追击,获许多驼马缎币.,为了树立一个降清后加官晋爵的样板,以广招徕,多尔衮封吴三桂为“平西王”。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多尔衮  清前人物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