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圈点老档》解开努尔哈赤杀子之谜(2)
部众士气受到了鼓舞,军心大振。他们在山上立栅扎营,派兵守护那500户部众。由扈尔汉、扬古利率200人同乌拉军前锋殊死拼杀,吸引敌军的注意力。而褚英则与代善各率兵500,分两路夹击乌拉军。褚英率先冲入敌阵,吼声震天,无人敢挡。乌拉兵兵败逃窜,“如天崩地裂”。这一仗,建州兵斩杀乌拉兵3000多人,获马5000匹,甲3000副,代善擒斩了乌拉大将博克多。
乌碣岩大战不仅大大地削弱了乌拉部的力量,而且打通了建州通向乌苏里江流域和黑龙江中下游地区的通道。努尔哈赤自然欣喜万分,以褚英“奋勇当先”,赐以“阿尔哈图图门”尊号。阿尔哈图图门是满语音译,即足智多谋之意。
之后,在宜罕山城等战役中,褚英也是军功卓著,为努尔哈赤完成女真统一大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堪称建立后金王国的卓越功臣。
谜一样从史册上消失
就在褚英崭露头角、地位不断上升的时候,从明万历四十一年以后,这位屡立军功的“皇长子”的名字,竟突然在大清的史册上消失。在《清太祖实录》中再也找不到有关他的记载,他有无任职,有何功过,何时去世,是病逝善终,还是战死疆场,或是因罪诛戮,皆无记述。
直到三十五年以后,《清世祖实录》卷三十七才第一次提到,“太祖长子,亦曾似此悖乱,置于国法”。再过六十年,康熙帝提到:“昔我太祖高皇帝时,因诸贝勒大臣讦告一案,置阿尔哈图图门贝勒褚燕于法。 ”以后,《清史列传》卷三《褚英传》才简略地写道:“乙卯(1615)闰八月,褚英以罪伏诛,爵除。”但“悖乱”为何?“讦告”何事?罪犯哪条?是囚禁而死,还是被下令处决,皆讳而不述。因此300多年来,太子褚英之死只是流于各种民间传说,而从史学研究的角度,一直未得破解。
《无圈点老档》解密褚英之死
直到1962年,在台湾台中市雾峰北沟故宫博物院地库里,发现了《满文老档》的原档,即《无圈点老档》,找到了有关褚英生平的原始记载,才解开了褚英死因之谜。
万历三十九年,努尔哈赤53岁了。那个时代,女真人的平均寿命都不高,五十多岁已是高寿,努尔哈赤不得不对自己的身后事做出安排。经过再三斟酌,他于万历四十年六月,正式立禇英为太子,并授命其执掌国政。
褚英18岁开始领兵打仗,22岁执掌白旗,参与议政。 34岁被指定为储君,秉执国政,是努尔哈赤亲手培养的继承人。然而,实际上不论资历还是威望,褚英都远没有父亲那样至高无上。再加上年轻气傲,见识短浅,心胸偏狭,多年戎马,也没有经历过真正的政治上的训练,在权力角逐和抗衡中,不懂得韬晦绥靖,所以,做了很多蠢事。
此时,他本已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他却对父王“爱如心肝”的四大贝勒和父王“信用恩养、同甘共苦”的五大臣心存忌惮,总想着趁努尔哈赤在世时,逐渐削夺四大贝勒和五大臣的权力,巩固自己的储位,为自己顺利即位开平道路。他的这种做法使四大贝勒和五大臣人人自危,更促进了他们的联合,使自己陷于孤立。
更愚蠢的是,褚英对自己的处境不但没有省察自警,反而为了树立自己的权威,竟号令诸贝勒与诸大臣对天发誓,效忠自己。四大贝勒和五大臣怎么能买他的账呢?于是,纷纷上书告状,状告其缺乏治国公心,离间五大臣的关系;逼迫弟弟们在夜里发誓,背着父亲忠于自己;并且威胁贝子们如不顺从自己,将在父亲死后断绝对他们的供养,即位之后,弟弟和大臣们谁反对他,他就杀掉谁。
努尔哈赤接到这些告状后,心情十分沉重。他拿着那些状告文书当面对褚英说:“儿子,这是你四个弟弟和五大臣告发你的文书,你先看看,如有不实之处,你可以据理辩白。 ”这其实是给褚英一个检讨自己、痛思悔过的机会,只要他能把事情解释清楚,承认自己狭隘偏私给兄弟和大臣造成的伤害,或许会得到父亲的宽宥和一如既往的扶植。可是,褚英仍然固守己见,表示无话可说。他的态度惹怒了父亲,他在立储之时,本就顾虑褚英“从幼偏狭,无宽宏恤众之心”,本希望他通过执掌政务得到锤炼,能够“弃其偏心,为心大公”,不想他一意孤行,不思悔改。于是,努尔哈赤下令削夺了他的权力,并将其所属部民和牧群等悉数收回,分给了其他儿子。至此,褚英从被立为储君到他最后失去执政权力,只经过了短短的三个月时间。
2 |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 上一篇:皇太极为啥与“杀父仇人”议和
- 下一篇:皇太极是怎么招抚蒙古各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