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 清前人物

清前人物

鲜为人知的莽古济格格(2)

2013-04-08 18:35 辽宁日报 王艳春 2852
在清太祖努尔哈赤众多的女儿中,最有性格,也最引人注目的格格当属排行第三的莽古济。终其一生,莽古济在为人处世上总是锋芒毕露,特别是她那不让须眉的勃勃野心,使其成为清代公主中无论如何都不能忽略不计的反面人物。

额驸仪仗中的小旗


  莽古济的第二个额驸是蒙古敖汉部领主索诺木杜棱。敖汉部地处辽西(今昭乌达盟),索诺木杜棱为元太祖忽必烈第十五世孙达延车臣汗的长子图鲁博罗特的后裔,姓博尔济吉特,原臣属于察哈尔蒙古,因不堪林丹汗的虐待,天聪元年(1627)六月,索诺木杜棱等率部众依附后金以求庇护。当时,皇太极正在亲征明朝的班师途中,闻讯大喜,返回后立即亲率诸贝勒出盛京城渡辽河以迎,相见时互行表示感情深厚的抱见大礼,并郑重举行告天盟誓仪式而结为盟友,皇太极将开原之地赐与了索诺木杜棱。同年十二月,皇太极又将同父异母姊莽古济嫁与索诺木杜棱。其时,吴尔古岱已于天命末年亡故,作为遗孀的哈达格格莽古济正寡居独处。其以38岁的高龄再嫁可视为欣逢第二春,但却仍与政治摆脱不了干系。因为此时皇太极诸女皆未成年,其长女年仅7岁就不得不在莽古济再嫁的同年同月被太宗许嫁给了同来归降的敖汉部另一位领主塞臣卓礼克图之子班第,但因其年幼只能是许婚待嫁。考查史实,皇太极在一个月之内将两名皇女许嫁给蒙古同一部落,这在清代满蒙联姻史上都是不多见的,足见当时继承汗位不久的皇太极对笼络该部的重视程度与迫切心情。所以,莽古济的第二次婚姻起到了一解巩固后金国与蒙古敖汉部之盟的燃眉之急,以抒太宗无女可嫁之憾的作用。


  天聪二年(1628)四月,成为额驸的索诺木杜棱被太宗赐号为“济农”。这在当时是极为荣幸的,因为依蒙古王公贵族的等级,汗列第一,其下即是济农,再以下为台吉、塔布囊等共九级。索诺木杜棱来归附时史书中称其为台吉,如今荣升为位列仅次于汗的“济农”,“济农额驸”成了他的专有名称。夫贵妻荣,莽古济欣喜异常,与额驸一道以赐号礼,备盛筵献给太宗来表达感激之情。索诺木杜棱此后更是不遗余力地力撑天聪汗,鞍前马后不懈怠。同年九月,皇太极征察哈尔,敖汉部索诺木杜棱应约率兵从征。此后,在后金国征明,再征察哈尔及出征朝鲜等诸多战役中,敖汉部都出兵相助,立有战功。不仅如此,当莽古济变得心怀谋逆篡位之野心后,索诺木杜棱曾不止一次地佯装醉酒,以说醉话的方式来暗示太宗提防莽古济及其兄弟,这应该是莽古济想不到的。那么,莽古济是如何走上一条不归之路的呢?


  风景曾经这边独好


  从前文可知,哈达格格莽古济的身份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不断地变化,由太祖嫡出之女,一变为哈达部准酋长之福晋,再变为蒙古敖汉部领主之妻。而在爱新觉罗家族内部,莽古济与天聪汗和大贝勒代善既是同父异母姐弟,又互为亲家,因为莽古济与吴尔古岱所生的长女嫁给了皇太极的长子豪格;次女是代善的长子岳托的嫡福晋。所以,莽古济生前一直备受礼遇,称得上是风景这边独好。


  莽古济年幼时,其母富察氏是太祖的第二位大妃,生活应是优裕的。初嫁吴尔古岱后,又俨然是哈达部一部酋长之嫡福晋,联姻虽出于政治目的,但并没有像有的格格如太祖第四女穆库什那样受尽凌辱或历经磨难,只是短暂离开父母后又很快地回归了建州,始终处于太祖的羽翼呵护之下。况且在回归建州后,全无退路的额驸吴尔古岱曾表现得十分优秀,多次完成太祖交与的重任,如天命六年(1621)五月,辽东镇江汉民拒不剃发归降后金,太祖即派吴尔古岱、抚顺额驸李永芳(娶阿巴泰之女)等前往招抚,吴尔古岱等秉承太祖旨意,降者抚,拒者杀,生俘妇孺千人而返。吴尔古岱还参与过后金国的外交事务,如天命六年(1621)九月,朝鲜李氏王朝派使者出使后金,就是吴尔古岱等代表后金国出辽阳城前往迎接。天命七年(1622)正月,太祖初定仪仗制度,时任都堂之职的吴尔古岱与栋鄂额驸何和礼(东果格格的丈夫)、额驸达尔汉(嫩哲格格的丈夫)一道获赐小旗6对,伞1柄,喇叭、唢呐、箫、鼓等仪仗,是负责审理后金国中各类案件的16位大臣之一。太祖器重吴尔古岱,作为妻子的莽古济自是扬眉吐气。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莽古济  格格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