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的省教育厅厅长肖文同志,听说我已“解放”,就借调我到省主持中小学教学大纲的讨论,计七个多月。回抚以后,担任抚顺市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副主任,实际上在市教育局做“临时工”。
工宣队进驻市教育局后,把我看作是重点打击对象,是眼中钉。我的处境极为困难。
当时市建工局人事科长李长福同志,曾在六中担任市建二公司工宣队长,对我的情况有所了解。他对我说:老姚,实在不行,你到建工系统来吧,市建工局下属有一所学校,你可以到那里去工作。
于是,1975年,我离开了教育系统,来到建工系统,担任抚顺市建筑工程学校革委会副主任。
抚顺市建筑工程学校原来是按中专报批的,“文化大革命”中,已经改为技工学校,每年招收管工班、钳工班各一个,两届学生共一百多人。教职员工只有近二十人。
建校的校舍是原市建二公司一工区的所在地,一排平房,相当简陋。没有宿舍、食堂,住宿的学生只能到市建一公司借宿。教室不够,也向市建一公司借用。
“大快人心事,打倒四人帮”。“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结束了,百废待兴,抚顺市建工局领导决心将建校恢复为中专,为建工系统培养急需的人才。当时建校的革委会主任已届退休,市建工局正式任命我担任建校校长。
接手抚顺市建筑工程学校的工作,任务十分繁重。
首先是要恢复为中专,需要重新审批。中专、技校,经费渠道也不相同,需要重新理顺。当时办理这方面的事务,也很不容易。我奔走于市、省领导机关之间,总算有了圆满的结果:建校恢复为中专,几经周折,经费改由市财政局拨给。
抚顺市建筑工程学校恢复为中专,设置了工业与民用建筑(工民建)、建筑机械(建机)、采暖与通风(暖通)三个专业。后来又根据实际需要,增设了给水与排水、园林绿化、企业管理等专业。市城建局所属城建学校(技校),也并入建校,进一步扩大了学校规模。
原来市建二公司一工区的工房,早已不能满足建校办学的需要。当务之急,是要新建校舍。当时市财政十分困难,基建投资,捉襟见肘。在市建工局的支持下,在有关单位的帮助下,我们终于先后建成了四千多平方米的教学楼,二千多平方米的学生宿舍,以及食堂、车库等。新建了实验室,扩充了图书室。同时,根据市规划设计,要回了和十四中相邻的一块场地,扩大了操场面积。
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抚顺市建筑工程学校终于建成了一所初具规模的中等专业学校。
在加强学校建设的同时,我们抓紧了招生工作和教育、教学工作,为建工系统培养急需人才。
经过十年动乱,抚顺市的建筑企业人才奇缺,连个施工员、预算员等都很难找到。我们急企业之所急,根据建筑事业发展的需要,办起了短训班,培养了千余名施工员、预算员、财务员、材料员等建筑工地、工区急需的管理人才。
2 |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入口 [ 举报 ] 投稿邮箱:fm684@qq.com |
Copyright @ 2011-2012 FS7000.com All Right Reserved 「本网站独立运行,与任何机构无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