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代地宫档案真实再现契丹传奇(3)
耶律乙辛对萧观音的怨恨来自两方面:一是时任北院枢密的耶律乙辛因平定耶律重元之乱有功,“势震中外”,只有皇后家族能与之抗衡;二是萧观音的儿子皇太子耶律 参预朝政,法度修明,成为耶律乙辛把持朝政无法逾越的障碍。于是,他勾结同党,诬陷萧观音与宫中伶官赵惟一私通。道宗轻信谗言,从卫士手中抢过“铁骨朵”猛击萧观音,萧观音几乎当场殒命。不久,道宗又敕萧观音自尽。萧观音自尽前,想见道宗最后一面也未获准,遂作《绝命词》一首,饮恨而逝,年仅36岁。
萧观音死后,皇太子耶律 发誓要杀掉耶律乙辛,为母报仇。然而,由于道宗昏聩,耶律 被囚禁于上京,终被耶律乙辛所害。萧观音母子先后死于非命,铸成千古冤案。后来,耶律乙辛罪行暴露,道宗对萧观音、耶律 母子的遭遇痛悔不已。但性情粗暴、行事乖张的道宗将这种痛悔之情转变成了对耶律 之子耶律延禧的溺爱无度,从而“教育”出了历史上又一个著名的末代皇帝——天祚帝。
梁援夫妻墓志展现辽朝名臣风采
省博物馆的碑志展中有梁援墓志和梁援妻张匡棠怪尽 “辽梁援墓位于辽宁省义县大榆树堡乡四道岔子村。四道岔子村在医巫闾山脉西侧的一条南北向山谷中,梁援墓在四道岔子村北约1公里的北山南坡上。梁援墓是1979年7月当地群众修整土地时发现的,随即由辽宁省文物普查队清理发掘。 ”曾参与发掘辽梁援墓的冯永谦当年曾仔细研究过出土的梁援夫妇墓志,他认为,梁援墓志对当时的历史作了生动的补充。
按《辽史》记载,耶律仁先与耶律乙辛在平定耶律重元之乱后,以功得以封爵,二人曾“共知北院枢密事”,后因耶律乙辛持宠不法,耶律仁先对其加以限制。耶律乙辛因而妒恨,于是将耶律仁先排挤出朝廷而大权独揽。但是到了大康元年(1075年)皇太子耶律 兼领南北枢密院事,耶律乙辛不得专权。梁援墓志上记载其“畏东宫之英断”,因此妒恨太子,欲意除去。于是耶律乙辛和他的党羽张孝杰、耶律燕哥等人,蓄谋陷害。他们首先伪造《十香词》,诬陷太子之母、宣懿皇后萧观音与伶官赵惟一私通。辽道宗不辨其诈,1075年11月宣懿皇后被赐死,耶律乙辛“权宠方盛”,群臣哑然。按梁援墓志记载,这时只有梁援 “冒死上奏”。梁援估计到这次上奏可能招致杀身之祸,于是在上奏前 “潜作二书,一以致父母,一以示子孙”。虽然事后他幸免遇害,但 “至今家藏二书,永以为宝”。其妻张氏墓志说。冯永谦认为,梁援墓志明确了耶律乙辛一伙制造这场宫廷悲剧的真正目的是废掉当时的皇太子耶律 。这场历史大冤案的细节赖墓志得存,这是很宝贵的。
“梁援,在《辽史》中并无传记,他的名字出现在《辽史·道宗纪》中,是辽道宗清宁五年进士甲科第一名。 ”李宇峰说,从梁援及其妻张氏的墓志看,梁援是一名才华横溢的少年才子,26岁就登甲科榜首,与辽史记载相吻合。他为官数十年,历任道宗朝内高官显宦,参与解决当时一些重大事件,是深受道宗信任和器重的汉族名臣。因为他能诗善文,因而多次充任对宋朝的接伴使和馆伴使,接待北宋使臣。如1067年,北宋名士陈襄出使辽国,即由梁援出任接送伴使。两人切磋诗书字画,相处十分融洽。梁援还曾出使宋朝和臣服于辽国的一些小国,是辽国一位儒雅有为的外交家。
如此看来,如果不是这方墓志出土,梁援这位辽朝名臣的风采就要永远埋没在历史的尘封之中了。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 上一篇:扑朔迷离的太祖“遗诏”
- 下一篇:论女真统治者民族政策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