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清前人物

锡宝齐篇古(2)

时间:2013/4/18 10:24:53   作者:zixun   来源:抚顺7000   评论:0
内容摘要:锡宝齐篇古,又称失保、石报奇,约天顺年间(1457-1464)生于佛图阿拉城。建州左卫女真首领董山之子,努尔哈赤四世祖。


    锡宝齐篇古,在兄长妥罗生前无官爵,因其父曾任明朝边官,故称“舍人”,或“外郎”,(参见严从简:《殊域周咨录》卷24)。他没有兄长那种权力和条件,但比其他女真人的地位还是要高出许多。如赴京进贡时,明廷可赏“舍人头目,每人扔衣彩缎一表里、绢四匹,折钞绢一匹”,至京路途“……舍人支口粮,俱驿驴各一头”(《大明会典》卷111、第1650页)。锡宝齐篇古曾随其兄入京进贡、互市交易,想来也会得到一些好处,是一个小奴隶主。锡宝齐篇古是明代女真人南迁后出生的。当时,女真人的经济生活,正处于由狩猎、牧畜和采集经济,向农业经济发展过渡阶段。过去女真人“不事耕稼,以渔猎为业”(《燕山君日记》),女真人进入生产力较先进的汉族地区后,受汉文化影响,逐步由狩猎、牧放、采集为主,兼事农业,转变为农业经济为主,兼事狩猎、牧放和采集。往昔女真人流动性较大,逐步发展为定居,生活稳定。锡宝齐篇古虽然有凡名阿哈(仆人),但不脱产,直接参加劳动。他在佛阿拉城北面的二道河子一带小平原上耕种旱田。主要作物有糜子、谷子、荞麦、旱粳子、黄豆、小豆、苏子、线麻等。在佛阿拉城里还种有韭菜、萝卜、白菜、葱、蒜等蔬菜。除了种地外,夏秋两季,锡宝齐篇古还带领家人到山里采蘑菇、木耳、松子、榛子、山梨等,也经常率阿哈去深山中挖人参,每年还要采集一些山蜂蜜。冬季,他和两个哥哥一起,组织部落族人上山狩猎,主要猎取野猪、狍子、鹿、熊、.山兔、野鸡等。一年四季,他及家人经常到硕里加河、嘉哈河及苏子河捕鱼,主要抓鲇鱼、黑胖头、川汀、鲫鱼和甲鱼,秋冬抓蛤什蟆。,他的家里还饲养着牛、马、猪、鸡和狗、海东青等。总之过着“日出而作,日暮而息”的田园生活。

    锡宝齐篇古青年时期,由于明政府鉴于女真人屡次犯边,限制铁器和瓣牛的输出,因此他们缺少农业所需的犁、铧、锄、刀、斧、镰和生活所需的盐、针、剪子等物,这些物质本地不能生产,需从汉区、朝鲜输入。这样他也积极争取和兄长一起进京朝贡和互市,但朝贡、互市都需要明廷发给的敕书,否则边官不允许人贡入市。但当时敕书很少,因此每有一次机会,他便将积累的土特产等全部带到京城或市场,争取换来更多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主要是用马换取耕牛。

    正德元年(1506),妥罗去世其子脱原保袭父职。同年,锡宝齐篇占进京,要求明廷赏官。《明武宗实录》载:“建州女真人答撒、失保、主成三人”,以其叔、父、兄长“附顺效劳而死于边”,得皇帝“特许”,皆“袭升”为指挥佥事。这里提到的失保即锡宝齐篇古。在锡宝齐篇古授官前后,喜得贵子,儿子福满出生,当时他已经过了“不惑”之年。

    锡宝齐篇古在40岁之后,参加到巴颜(满语bagan,汉泽“富”人之意)阶层长途贩运的队伍。从佛阿拉到京师,“借贡兴贩”,目的“显以规利”。他们“往往多索车马,载送私货,假称接送,久住公馆”(《明武宗实录》)。显然,他和其他女真酋长一样不满足于贡赏和马市贸易的经济收入,积极进行私方贸易。尽管明廷作了种种限制,而他在市贡的掩护下,继续进行私贩,逐渐成为女真社会的巴颜阶层中的一员。

    锡宝齐篇古的前半生,基本是过着普通女真人的生活。青少年的时代,他夏天穿着草鞋,冬季穿着靰鞡,劳动时经常穿兽皮衣服。主要财产就是几个阿哈和10余匹牛马,生活比较艰苦。尽管生活贫困,受其兄长教育,他始终没有同其他女真人一样骚扰明边,基本与明朝保持了良好的关系。晚年受官后,借贡贸易,长途贩运,攒得了财富,成为建州女真部落的巴颜人家。嘉靖元年(1522)左右去世,享年约60岁。


标签:锡宝齐篇古 清前人物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上一篇:杨古利
下一篇:务达海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入口 [ 举报 ] 投稿邮箱:fm684@qq.com

Copyright @ 2011-2012 FS7000.com All Right Reserved
 交流群 QQ:60343630 辽ICP备2022000827号
本网法律顾问:抚顺绿茵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  林波   


「本网站独立运行,与任何机构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