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听专家讲述的永安桥往事
抚顺永安桥往事
旧中国屡修屡坏的永安桥,带给抚顺人民的是几多忧患几多愁。桥下滔滔西去的浑河水,不知掠走了抚顺人民多少血汗与财富。只有在新中国,当它回到人民怀抱的时候,才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永安”,并乘载着抚顺人民奔向小康。
提起抚顺浑河上的永安桥这一标志性建筑,人们自然会想到它那呈天鹅造型的桥身。该桥身不仅气势磅礴,而且寓意深远,呼应着时代的脉搏,预示着抚顺的美好未来。然而,永安桥在历史上却经历了数次变迁,从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抚顺经历的风风雨雨。
据档案资料记载:公元l904年,日俄战争爆发。次年初,沙俄节节败退。为了防止日军北进,充实前方军需物资,俄军匆忙修建了一条由抚顺城经小东洲、马郡丹到山龙峪的轻便铁路,作为进兵、运送物资弹药的通道;并在浑河中部段即河北抚顺城至河南山咀子一段架设了一座宽4米,长294米的简易木桥。这就是永安桥的前身。随后,两个强盗之间的一场掠夺大战,在桥两侧展开。历史上把这场战争称作日俄战争“抚顺之战”,其结果以帝俄失败告终。在日军猛烈进攻下,俄军焚烧了马郡丹的粮食、仓库后,向北撤逃。日军长驱直入小东洲,及至千金堡,再进至浑河南岸的山咀子(今儿童公园一带)。俄军在全部撤到浑河以北高尔山时将木桥点燃,大火熊熊燃烧。时值春汛期,浑河流量较大,日军难以渡河,于是派出工兵上桥灭火,抢修桥梁;同时在桥的下游即该桥西60米处修筑一座临时小桥(桥宽仅l2.5米),以渡河攻占河北。但在架桥时,不断遭到浑河北岸的俄军炮击,使筑桥工程时断时续,修桥工兵也要时常躲进工室,以免被炮弹击中。由于该桥为日本“四国军第十一师团”的工兵所架设,所以命名为“四国桥”。但因为过于简陋,这座桥不到一年的时间便被洪水冲垮,浑河南北交通仍靠涉水船渡,非常不便。
上一页 1 |
- 上一篇:关于抚顺的记忆(1)
- 下一篇:地灵人杰莲岛湾
相关文章
-
02-28论中国共产党与东北十四年抗战
-
07-17武备衙门:永安桥旧影
-
06-19浅谈1904年日俄战争对清永陵的影响
-
04-12抚顺杜仲属果实化石是在中国首次发现
-
04-07满族旗袍影响中国服饰文化数百年
-
03-21解放之前的中国国民党抚顺市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