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今日抚顺

今日抚顺

抚顺历史文化之旅(第六站):金花楼

2013-06-17 00:13 抚顺七千年 卢然 君扬 8842
世荣,抚顺走出去的著名大才子,考取功名后进京做了大官,是百年来抚顺读书人引以为荣的重要人物。世荣天资聪颖,课业精进。先后中举人、贡士、进士,光绪三十二年(1906)擢升翰林院侍讲学士兼日讲起居注官、文渊阁校理充六班大臣。

抚顺历史文化之旅(第六站):金花楼 图1

     世荣,抚顺走出去的著名大才子,考取功名后进京做了大官,是百年来抚顺读书人引以为荣的重要人物。

世荣天资聪颖,课业精进。先后中举人、贡士、进士,光绪三十二年(1906)擢升翰林院侍讲学士兼日讲起居注官、文渊阁校理充六班大臣。

     抚顺历史文化之旅第六站,走进世荣的家乡——抚顺金花楼。探访世荣祖居地,祭扫世荣墓,寻找世荣后人。

抚顺历史文化之旅(第六站):金花楼 图2

    世荣,抚顺金花楼(今顺城区会元乡金花楼村)人。据考证,他的祖先为蒙古土默特部人,后金时投奔努尔哈赤,编入蒙古镶白旗,最后定居抚顺。

    关于蒙古土默特部,有资料介绍说,他们都是来自西伯利亚的鲜卑拓跋。他们的民族成分也是一变再变。最初是鲜卑族,唐代又称其为木马突厥,到了元朝他们已经是蒙古族了。但万变不离其宗,鲜卑拓跋,人称索虏,就是梳辫子的人,讲的是蒙古语,风俗习惯、生产生活皆与蒙古人相同。

抚顺历史文化之旅(第六站):金花楼 图3

    世荣是抚顺的名人,但关于他的史料文章不算很多。原抚顺博物馆馆长肖景泉先生、抚顺清前史研究会副秘书长孙相适先生分别撰文介绍过世荣,这两篇文章也成为本文的主要参考。从市区驾车直奔会元乡,30分钟左右,就来到了会元乡金花村。这里就是世荣的出生地——金花楼。我们不知道“楼”字是什么时候被省略掉的,也猜想不出去掉“楼”字的理由是什么。

抚顺历史文化之旅(第六站):金花楼 图4

    地名是承载历史信息的重要部分,社会发展中,地名的删减、变更可能不可避免,但应该慎重、科学些为好。如果随意变更,就有对历史文化漠视的嫌疑了。如同抚顺城火车站,突然间就变成了“抚顺北”,这是否是对地方历史文化的破坏呢?抚顺城火车站的名字是明、清两座不复存在的抚顺城唯一的历史痕迹,就这一点点痕迹也被无情地抹去了,若干年后,我们的后代还能否知道抚顺城呢?

抚顺历史文化之旅(第六站):金花楼 图5

    金花村比想象的要富庶些。一进入村子,给人一种清新、舒畅的感觉,这感觉让人很自然地联想到了两个词:“人杰地灵”、“灵秀之地”。

抚顺历史文化之旅(第六站):金花楼 图6

    6年前,孙相适先生曾风尘仆仆独自来金花村做过调查,本次之行仍由孙先生做向导。跟村民打听世荣这个人,很多人都说不熟悉,但提起刘翰林,几乎没无人不知。从资料上得知,世荣,字仁甫,汉姓刘,又称刘仁甫。所以村民们至今仍称他为刘翰林。

抚顺历史文化之旅(第六站):金花楼 图7

    这几年,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关内很多地方挖空心思树立自己的文化品牌。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争抢历史文化名人现象,网传就连西门庆这类人物都成为了被争抢的对象。在金花村,却看不到任何与官居二品的刘翰林有关的信息。假设在村部附近修建一座刘翰林的塑像,引导人们崇尚读书,并教化乡里,可能是个不错的选择。

抚顺历史文化之旅(第六站):金花楼 图8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今日之农村已告别了却吃少穿的时代。眼前宽阔的柏油路,锃亮的摩托车似乎在告诉我们,金花村正在向现代乡村靠近。但是,高度的物质文明仍需要厚重的文化来支撑……

抚顺历史文化之旅(第六站):金花楼 图9

    世荣世居金花村,那么这个村子是否还有世荣的后人?在与村民的交流中,我们得知,世荣的曾孙女还生活在本村。经过村民指引,我们来到村东头的一户农院,这就是世荣后人刘淑芹的家。

抚顺历史文化之旅(第六站):金花楼 图10

    院子里这位老人看着我们一行人在大门前比比划划,感到好奇。走近一询问,她便是刘淑芹!

抚顺历史文化之旅(第六站):金花楼 图11

抚顺历史文化之旅(第六站):金花楼 图12

    说明来意后,刘淑芹老人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介绍了很多她所知道的有关世荣以及其他后人的一些情况。

抚顺历史文化之旅(第六站):金花楼 图13

    刘淑芹老人虽然年近七旬,但身体还很硬朗。她说,年轻的时候,听长辈讲过一些有关世荣的故事。那时她也经常因祖上“出过”翰林而自豪。慢慢地,这些都看得淡了。

抚顺历史文化之旅(第六站):金花楼 图14

    她说,同辈亲属曾送给她一张世荣的照片,这些年一直珍藏着。当我们提议想看看这张照片时,她翻箱倒柜找了很久也没找到,不免有些遗憾。

抚顺历史文化之旅(第六站):金花楼 图15

这是摆在柜子上方镜框里的一张她年轻时候的照片。

抚顺历史文化之旅(第六站):金花楼 图16

老人说,如今生活还不错。儿女早已成家,日子富足。孙子在沈阳读大学,读书也很用功,感谢我们还能记得她的曾祖父。

抚顺历史文化之旅(第六站):金花楼 图17


抚顺历史文化之旅(第六站):金花楼 图18

抚顺历史文化之旅(第六站):金花楼 图19

辞别时,我们提议给老两口拍张照片,他们爽快地答应了。

抚顺历史文化之旅(第六站):金花楼 图20

    世荣1929年病逝,至今已经过去了80多年,我们想,如今在他的家乡抚顺,还有多少人能记得这位曾为显宦仍不忘教化乡里的抚顺学子?我们一行人驾车离开了金花村,平坦的公路通向远方。或许,当年世荣先生参加科举考试时也曾走过这条路,只不过,旧时的道路车马走过会留下车辙痕迹,这些痕迹会成为后人赶路的遵循,而今天的柏油公路却不会有任何车辙……

续:《三访金花楼》

抚顺历史文化之旅(第六站):金花楼 图21

    6月21日上午,为世荣的曾孙女刘淑芹老人送去世荣夫妇的大幅照片,老人非常感谢,说一定好好保存。我告诉她:这张照片是1923年世荣过64岁生日时在沈阳照的。

    此次,还有幸见到了一位叶氏后裔(世荣祖母姓叶,外祖父也姓叶),他从家里拿出复印的部分《静观斋文稿》让我看,我知道这是世荣晚年编纂的文集,非常珍贵,只可惜这位老人只有几页。

抚顺历史文化之旅(第六站):金花楼 图22

该文章所属专题:卢然专栏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抚顺历史文化之旅  世荣  金花楼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