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大山山城——湾甸子地理坐标原点(2)
尖山子是湾甸子镇的一个村,村子虽然不大,因为有所湾甸子中学和湾甸子粮库,在计划经济年代,使这里好不热闹。如今,粮库早已转制,粮食已经放开,人们不会车水马龙在这里站排买供应粮;湾甸子中学也已经并到县城第三中学,曾经四五百师生的学校已经人去屋空,学校北侧的房子正在拆除,校园也变成了耕地。只是几年的光景,这里面目全非。但,每次经过老学校,还忍不住向昔日的老校园里多看上几眼,脑海中还会闪现出中学时的片片记忆。
初中时的同学彥国,家不是住在桥南吗?那个村叫南面沟。还有个同学叫赵怀明,家住在尖山子,不就是在学校北面吗?上学时,他领着同学到他家园子里去摘大山楂。晚霞中的红蜻蜓,想起来,仿佛是昨天。
尖山子岔道口,有个加油站,向东拐, 走上五六里,就是湾甸子,是当地政府所在地,是方圆几十里的政治经济文化镇域中心。
在湾甸子生活了几十年,常常被湾甸子地名所困绕。湾甸子村南有一个颇大的草甸,但是那个湾在哪里呢?是山多道路弯曲,还有一个草甸而得名吗?
很多事,叫起真来,还真是让人费解。有什么用呢,一辈子一辈子糊涂庙糊涂神地过,叫什么真呢!
也许是对故乡留恋的情怀,也许是天下无用是书生,闲来无事,总是钻在有关家乡的历史书堆中寻找,从史书中和从故纸堆中,寻求一种智慧和启迪。
终于有一天,在《清原县志》中,找到了一条记载:西大山山城,位于湾甸子镇尖山子村西约500米处的西山上,根据采集的文物断为战国至汉代的城址。家乡原来过去有个战国时期的古山城,怀着好奇心,多次徜徉在西大山上,寻找着古山城的遗迹。 自己学识的浅薄和缘份未至,没有采集到任何古董器物。站在山上,看到的杂草和灌木丛生,眼前是大片的良田沃土,河水的川流不息,还有那亘古不变的山脊。
阵阵山风吹起,西大山,一个2000多年前古老的山城,已经早已消失,还能传递给我点什么信息。
多少个日夜,思乡之情挥之不去,西大山,总是浮现在眼前。忽然想起,站在依山傍水的西大山上,仿佛站在了一个战略高地,眼观四周的村屯,尽收眼底。猛然想起,四周点缀的村屯,仿佛都与这古山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尖山子村,四周没有高山,也没有带尖的山,何以叫尖山子呢?油然发现,只有站在西大山山城上,才会看出,在尖山子向湾甸子的转弯处,那山头的指向,仿佛是一个山尖一样,指向西南。这个尖的弯正是大河的河湾,转过这河湾又是一块近百亩的草甸,那里正是湾甸子,原来湾甸子是这样得来。而北甸子村,明明是在草甸的东面,按草甸子划分,应该叫东甸更为合适。可是,只有站在西大山上,才会感觉到,北甸子村,是在西大山山城的东北方。还有,南面沟村,正是西大山山城的南面。眼前的现实让我恍然大悟,湾甸子镇这一带的周围村落,都是以西大山山城而得名,西大山山城,是这一带的地理坐标原点,以此为中心,向四周扩散开来。
一个古城遗址,让我破译了湾甸子这一带地名的形成。感谢西大山古城启迪了我的智慧。
有个朋友说:知道那些玩意有什么用?我说:其实没什么用,只是见解各有不同。
自己暗想,能思索家乡文化,也算自己的一种价值吧,也许叫做是一种虚荣心的满足。但是这种思考对于未来至少有四种意义:一是任何一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地域文化,每一处地域文化都有丰富的内涵和丰富的营养,这些文化总会在冥冥之中,传递着文化信息。二是只要用心,用自己的知识,每个人都可以解读了家乡文化,对家乡文化的良好解读,也许是促进地区经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三是解读文化很有趣,可以满足了自己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四是这种思考和尝试,可以引导更多的人认真地对家乡文化的解读,也许逆向思维,能够找到家乡的古城,运气好,也许能够寻得先人为你留下的古董——文化的智慧。
西大山山城,一个让我不断思索的山城。
2 下一页 |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 上一篇:程奎:赋新韵七律
- 下一篇:市档案馆为美国华侨王玲女士提供档案服务
相关文章
-
09-16孙相适:试谈清永陵的地理形势
-
06-13郝武华:努尔哈赤战争艺术的闪亮起点
-
05-18抚顺历史文化之旅(第二站):南山城
-
03-04高尔山山城附近的施家沟古墓群
-
01-26边佐卿:古勒烽火动边塞
-
01-20永陵镇河南村的河南山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