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别种”透析渤海之族属及归属(2)
2013-08-03 08:19 抚顺七千年 雷一杰
8499
关于渤海主体民族的族属及其归属问题,国内外学术界争议颇大,而引起争议的主要原因则是人们对《旧唐书》中:“渤海大作荣者,本高丽别种也。”中“别种”一词的不同解读,本文的拟取历代史藉中“别种”一词的用法以及近人对“别种”一词的理解为切入点来剖析渤海主体民族的族属以及其归属问题。
二
以上所述关于“别种”的争论主要表现在两点。即:一主同源,一主依附。亦即“分”和“另”之辨,似乎刘庆所讲的“一定之规”可给我们提供某种启发。以下我将从“一定之规”入手,对别种一词在古史中的用法做一归纳。
⒈“别种”在三国志中共有两处,其一讲的是高句丽是扶余别种,“东夷旧语以为扶余别种言语诸事与扶余同,其性气,衣服有异。”⑻ 这里的别种作何解释,争议颇多,但我认为根据“其言语诸事与扶余同”就可以推知其别种和本种是存在某种血缘上的关系的。因为“言语诸事”是故老相传的东西,如果是以一群人集体迁移的话,即使环境改变了其还是很难变得,而其“性气,衣服”则会随环境的改变而有所改变,其中颇有“移风易俗”的意味 。在《三国志》中所讲到“而其性气衣服有异”正是说明了朱蒙率部到卒本川后受到当地土著民的影响而引起的一些变化。另外在《魏书》、《周书》、《北史》和《隋书》也记载了一些关于高句丽的起源的神话和史事,后三书和《魏书》卷一百《高丽传》中记载:“高句丽者出于扶余,自言祖朱蒙”者大同小异。此四书成书晚于《三国志》,史书的修订和《三国志》应该有某种继承关系,他们统一都说高句丽出自扶余,则至少说明了时人的认识是:被称作别种的和本种是存在血缘关系的,它只是本种的一个分支而已。另外结合《三国史记》和好太王碑中记载的关于高句丽起源的神话,我们蜕去其神话部分也可以说明这一点。另外一处则称小水貊是高句丽别种,“句丽作国,依大水而居,西安平县有小水,南流入海,句丽别种依小水作国,因名小水貊,出好弓所谓貊弓也。”⑼ 案今人张博泉的观点“别种”乃取其“另”之意则此处因理解为政治上的依附关系。但按其另一种说法即高句丽主体民族是貊人融合了扶余、秽人,而他对小水貊是否属貊并未加以辨别,按主流的说法小水貊人属貊的话则小水貊和高句丽民族的主要构成部分是存在血缘上的关系的,那么此处按依附来讲恐怕是难以讲通的了,因此我认为在《三国志》中两次用到的别种和本种是存在血缘关系的,即从一个亲体中分出一个子体后独立发展而形成的一个人类共同体。
⒉“西羌之本,出自三苗,姜姓之别也……滨于赐支,至乎河首,帛系地千里,赐支者,禹贡所谓析支者也。”⑽ “党项者,三苗之后也。其种有宕昌,白狼,桔子承猕猴种”⑾ “党项者,在古析支之地,汉西羌之别种也……其每姓别自为部落。”⑿ “党项,汉西羌别种,魏晋后甚微……以姓别自为部一姓又别为小部落……而拓跋最强。”⒀
以上四条史料意在分析党项羌之起源,注意到《旧新唐书》均使用“别种”而《隋书》却使用了三苗之后的说法,注意到《隋书》和《旧新唐书》均为官修史书其考证遣词不可谓不细,所以其真实性大抵是不容置疑的。据《后汉书.西羌传》称西羌其先是出自三苗,而《隋书》则称“党项羌出自三苗”如此一来汉西羌和党项羌可谓同祖矣!而《旧新唐书》则又称党项羌是汉西羌之别种,如此一来则被称为别种的和本种是有血缘关系的。则此处的别种也是有一个亲体分离出来后独立发展而形成的一个新的人类共同体,所以对《旧唐书》中“魏晋之后,西羌微弱或臣中国,或窜山林”的理解应为:魏晋之后西羌开始微弱,分裂为几个不同的部落(党项羌为其一部或更早分出也未可知)有的臣服于中原王朝,有的隐匿于山林。
⒊“奚,本曰库莫奚,其先东部胡宇文之别种也,初为慕容晃所破,遗落者蹿匿松漠间”。⒁ “奚,盖匈奴别种”⒂ “奚,本曰库莫奚,东部胡之种也。”⒃ “奚亦东胡种”⒄ 以上史料均在说明奚和东胡,匈奴之关系。照通行的说法宇文鲜卑应是东胡的一支,也有人认为其为鲜卑化的匈奴人,(我比较赞同这种说法)这些说法都不应为误(周一良《论宇文周之种族》可参看)对《北史》中称奚为东部胡宇文鲜卑之别种中“别种”一词的理解显然是“同源而分”了,而后者“奚,盖匈奴种”我认为是从其祖源上去考究的,两者出现不同的说法,其区别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罢了。而后面《新旧唐书》称奚为东胡种只是一种较为笼统的说法因为宇文鲜卑是属于东胡族系的东部鲜卑的,所以在以上的表述其中别种也应是从一个亲体中分出后独立发展而形成的一个新的人类共同体。
⒋“室韦者,契丹之别类也。”⒅ “室韦契丹别种,东胡北边,盖丁零之苗裔也”⒆ 《旧唐书》用“别类”,《新唐书》用“别种” ,“盖丁零之苗裔”,室韦在兴起上晚于契丹而且二者在地域上相近很容易混淆故史家针对这种情况往往会以契丹为标准来做区别,关于室韦的族属到底如何,存在争议史学界一般认为属东胡族系的亦即契丹和室韦是东部鲜卑在发展过程中分出去的两支。但《新唐书.室韦传》中称“盖丁零之苗裔也”,“苗裔”即是子孙后代的意思,丁零和东胡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北史。高车传》中:“高车,盖古赤狄余种也。除号位狄历,北方以为(敕勒,诸夏以为)高车,丁零。”⒇ 可见丁零并非东胡族系,但并不排除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和鲜卑的融合。有关室韦《北史.室韦传》已有记载:“室韦国在勿吉北千里,去洛阳六千里。‘室’或为‘失’盖起但之类,其南者为契丹,在北号室韦。”(21) 从此条史料来看契丹和室韦是南北分布,则其交流和融合是不可少的,抑或依附于契丹。“盖契丹之类”则说明其在血缘或者生活习惯上和契丹相近,故此处“别种”可按政治上的依附来讲。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 上一篇:清入关前对辽东汉区统治探微
- 下一篇:中国东北与“满洲”名称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