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   > 历史考古

历史考古

从“别种”透析渤海之族属及归属(5)

2013-08-03 08:19 抚顺七千年 雷一杰 8452
关于渤海主体民族的族属及其归属问题,国内外学术界争议颇大,而引起争议的主要原因则是人们对《旧唐书》中:“渤海大作荣者,本高丽别种也。”中“别种”一词的不同解读,本文的拟取历代史藉中“别种”一词的用法以及近人对“别种”一词的理解为切入点来剖析渤海主体民族的族属以及其归属问题。
  2、新国对渤海的认识。

  新罗对渤海的认识主要是通过新罗孝恭文王时期的大儒崔致远的几篇文章反映出来的。其中第一篇是《谢不许北国居上表》此表文的背景是公元897年渤海和新罗在唐朝堂上争座昭宗皇帝决定新罗仍居上,为此新罗王命崔致远上表答谢(其中关于北国是否就是渤海亦有争议但本文采用通行的说法从地理方位上辨别就是渤海)全文如下:

  “臣仅按渤海之源流也,句骊未灭之时,本为疣赘部落,靺羯之属,寔繁有徒,其名粟末小藩,尝逐句骊内徙,其首领乞四比羽及大祚荣等,至武后临朝之际,自营州作孽而逃辄居荒丘,时称振国。时有句骊余烬,勿吉杂流,枭音则啸聚白山,鸱义则喧张黑水。始与契丹济恶,旋与突厥通谋。”(37) 

  关于该文中所提及的靺羯即是靺鞨,(有人作过专文考察此不赘述。)崔致远在表文中追溯了渤海建国史时称:“靺羯之属”、“粟末小藩”可见崔致远对渤海的认识是属于靺鞨人建立的国家,分析其成此表的背景是唐仍让新罗居上,其答谢时的喜悦之情是溢于言表的,但同时也充满了对渤海政权的鄙夷和不屑一顾最明显的表现莫过于称其为:“粟末小藩”了。

  在《东文选》和《三国史记》里还有崔致远的三篇文章,兹作一分析:

  其一、《上大师侍中状》:

  “……高丽百济全盛之时,强兵百万,南侵吴越,北扰幽燕齐鲁,为中国巨蠹。……总章元年,命英公徐绩破高句丽置安东都护府,至仪凤三年,徙其人与河南陇右。高句丽残蘖类聚,北依太白山下,国号渤海,开元二十年,怨恨天朝,将兵掩袭登州。”(38)

  在此条状文中也涉及到高句丽建国史称其为“高句丽残蘖”建立的国家,在其中又涉及到唐和渤海的唯一的一次冲突,我想既然是状文的话那么在其中诋毁之词是难免的,在九世纪时新罗已经开始衰落了,由于国力的下降在和渤海的较量中难免会显得缚手缚脚,利用强大的唐朝来制衡渤海是完全有可能的。众所周知唐在和高句丽战争中曾付出惨重的代价,要挑拨唐渤关系莫过于说渤海是高句丽人建立的国家,这是崔致远在前后两表文所反映的渤海建国史不同之原因一也;时人对渤海建国史也可能存在着不同的认识此其原因二也。

  其二、《新罗王与江西高大夫湘状》:

  “昔贞观中,太宗问皇帝手诏天下曰:今欲巡幸幽蓟问罪辽碣。盖为高丽犷俗,干纪乱常,遂振天诛。……惟彼句丽今为渤海。……”(39)

  此中又提及渤海建国史“惟彼句丽今为渤海”试看下面另一则选自《东文选》的文章:

  “昔者句丽卫国,负险骄盈,杀主虐民,违天逆命。太宗文皇帝,震赫斯之盛怒,除蠢尔之群凶。亲率六军,远行万里,袭行天罚,净扫海隅。句丽既息狂飙,劣收遗烬……则知昔之句丽,是为今之渤海。”此文亦提到渤海建国史“则知昔之句丽,是为今之渤海”意思和上文则大同小异,且都是状文。对它们的分析和《上大师侍中状》基本相同在此不做重复。(40)

  以上列举了崔致远的几篇文章来看新罗对渤海的认识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当然也有人列举了崔致远的其它文章认为新罗时代具有两面性的认识:“渤海既是靺鞨系统的国家,也是高句丽系统的国家。” 这个说法较为折中我自己并不认同。通过对史料的分析我觉得我们似乎可以说所谓“渤海大祚荣者”是高句丽化的靺鞨人,这个“化”字需要做一界定,因为粟末靺鞨位处高句丽之北并且曾经依附于它所以二者之间的经济文化,风俗习惯的交流应是十分频繁。因为高句丽的文化较靺鞨为高。所以,应该是以高句丽向靺鞨传播靺鞨受容才是主流,所以称其为:“高句丽化的靺鞨人”也不为过,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其也是不完整的。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别种  渤海  族属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