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发现   > 古迹遗存

古迹遗存

曾经的百年古刹——兴京古楼慈云寺(6)

2013-09-06 08:19 抚顺七千年 孙相适 4748
在兴京县西部星罗棋布的寺庙当中,规模最大的是古楼“慈云寺”,百姓们称之为“娘娘庙”。新宾满族自治县上夹河镇古楼小学退休老校长马鸣扬先生在与笔者交谈中多次谈到他家乡的慈云寺,笔者为此对他多次专访。
  1829年道光皇帝去永陵祭祖时,有一位随行官员叫白汝霖,他在日记《沈阳纪程》中写道:“十五日,夜过英家沟,古鲁村山梁数十丈,因下车步行,寅刻,大雷震山谷,雨雹寸许,车中衣物皆湿,幸历半时即止,辰初抵上夹河大营。一路万山杂沓,黄叶缤纷,俨然江南风景。十六日,丑时登车,月明如昼,入山后,峻岭叠见,大雾渐渐密布,对面不见人矣,道路泥滑,车行十分艰涩,巳初到夏园行宫。四面皆山,奇峰插汉,蔚然深秀,真如山阴道上,令人应接不暇也。”

  英家沟应该是英家伙洛,今叫樱桃,位于竖碑村西2里。古楼村在清代写作“古鲁村”、“古路村”(古鲁,满语,义“纯也、又朴素也”。见乾隆四十三年修《钦定盛京通志》卷三十三“关邮”第八页)。“古鲁村山梁”当为天桥岭。祭祖队伍九月十五日夜里,借着明亮的月光,从英家沟(竖碑)启程,天刚亮时(寅刻)过古鲁村,上天桥岭因山高路陡,下车步行。忽然雷震山谷,大雨夹着直径寸许的冰雹下了1个小时,大家的衣服、车上的物品全浇湿了。深秋的夜间已经很冷,天亮又被夹着冰雹的大雨浇了1个小时,穿着冰冷的衣服捱到7点多钟(辰初)到达上夹河大营住下。第二天下半夜2点左右(丑时)又启程(他们的作息时间有点怪)。我们可以想象,这番遭遇使两个格格或者其中某一位发起高烧,十七日返回到古鲁村时已经奄奄一息,全贵妃见路边有座小庙,忙命停轿,进庙祈祷。接下来格格的病经过治疗居然好了,全贵妃(说是皇后也可以)降下懿旨在小庙处修建大庙,既表达对神佛的感激,也希望送子观音菩萨在此护佑普天下的孩子都平平安安。

  为什么命名“慈云寺”呢?“慈云”是佛家语,比喻佛的慈心有如大云覆盖世界众生。道光皇帝在永陵时曾写首五言古体排律诗《显佑宫八韵》,一共16句,其中五韵两句是“王气常呵护,慈云现吉祥。”在古鲁上空,慈云又现吉祥,那就叫它“慈云寺”吧。我们推想,道光皇帝祭祖第二年开始修建古楼慈云寺,用3年时间建成,那是1833年。

  马鸣扬祖母讲述的传说符合史籍的记载,上述建庙缘由是根据史料作出的推论,虽然这种推论合情合理,但传说和推论毕竟不是历史所记,所以还是称之为“猜想”为宜。

  五、改做学校的慈云寺轰然倒塌

  据增修的《兴京县志》记载: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废除科举制度兴办新学,成立了古楼村初级小学。当时提倡将庙殿改做学校,估计从这时开始,古楼慈云寺部分建筑改作学校。东配殿成了古楼小学的教室,西配殿北头是和尚住处,南头原来是老师的办公室,伪满时住进了汉奸武装自卫团,满洲国倒台,西配殿也用做学校。前院是学生活动的操场。小学生最淘气,尤其下雨天,在前后殿佛像间乱跑乱窜,老和尚总想制止,但也奈何不得。学生犯了错误,老师就让他在弥勒佛前跪着。

  世事沧桑。1948年,在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同时,那些代表“封建迷信”的寺庙也在推倒之列。农民会组织先锋队将慈云寺的正殿、前殿、九圣祠的佛像全部捣毁,扔到苏子河里,三座殿堂成了空筒,慈云寺完全成为学校。古楼慈云寺从建寺到此时,作为寺院约115年。

  1949年秋季,连雨数日。这天下着毛毛细雨,学生正在东西配殿上课,只听“轰隆隆——咵嚓——”震天巨响,师生们向窗外一看,一个个瞠目结舌:正殿倒塌了,四合院里弥漫着冲天的烟尘,房盖向前方下压迫子落地,很粗的大梁射到院子当中。师生们真是后怕,这如果是发生在下课时间,那后果不堪想象。

  1963年,古楼生产大队将有倒塌危险的前殿拆除。东西配殿作为学校存在到1970年。1971年,在古楼村北部迎风阁山下新建校园。古楼小学迁到新址后,东西配殿也予拆掉,至此,慈云寺建筑完全消失。慈云寺的建筑大约存在137年。古楼村小学于2003年并入古勒城小学。

  古楼慈云寺蕴涵的文化在这方地域灿烂了一百多年,它书写在史册上,但愿能传留在人们的记忆里。

  在本文即将结束的时候,笔者借此机会衷心祝愿马鸣扬校长健康长寿。
  (原载2009年2月18日出版《厚厚的落叶续篇》第16期)

该文章所属专题:孙相适专栏

作者简介

    孙相适,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上夹河镇人,1941年生,满族,母亲爱新觉罗氏溥字辈闺秀。中学高级教师。退休后,迁居抚顺,专心研究清前史、抚顺地方史和满族姓氏。曾任《清前史研究》刊物执行主编。2014年出版50万字专著《走进满族姓氏》。其散文、诗赋散见于抚顺报刊。

标签:兴京古楼  慈云寺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