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   > 历史考古

历史考古

满族的兴盛与民族的交融

2013-09-15 10:56 《满族研究》 阎立新 2291
满族是崛起于我国东北的一个庞大的少数民族,它建立的清政权在我国历史上写下了宏伟的篇章。其二百九十多年的历史大致可划分为入关前和入关后两个阶段,其复杂的发展过程就是一部民族交融的历史,总的发展趋势是满文化融入汉文化的浩瀚大海。至今,满族文化特征的表现已寥若晨星,但纵观其两大阶段,民...
  满族是崛起于我国东北的一个庞大的少数民族,它建立的清政权在我国历史上写下了宏伟的篇章。其二百九十多年的历史大致可划分为入关前和入关后两个阶段,其复杂的发展过程就是一部民族交融的历史,总的发展趋势是满文化融入汉文化的浩瀚大海。至今,满族文化特征的表现已寥若晨星,但纵观其两大阶段,民族发展与融合的过程又呈现出不同的状态和结果。入关前的一段时期是满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本文试就这一阶段满族与其它相近民族交流及融合的状况做简单论述。

  女真是满族的先世。公元1115年,其部族首领阿骨打称帝,始建金政权,它先后灭掉辽与北宋,掀开了统治北中国的历史画页。由于其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与中原地区的先进经济产生了强烈的冲突,女真统治者多次将南下占领区的汉人及契丹人强制向北方迁徙。这种被迫的移民方式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带入东北地区,他们和东北地区的女真人共同开发边疆,发展当时落后的经济生活,积极促进了女真人文明化进程。在东北地区考古挖掘出来的银器、铜钱、印牌等许多金代文物就是中原文化对金代东北地区文化影响的最好证明。同时,为了镇压中原人民的激烈反抗,缓解女真族内部的阶级分化,金统治者又将大量的女真猛安、谋克户南迁到华北地区。这些女真的猛安谋克户同中原地区的汉族农民杂居,共同从事农业生产,又与汉人、契丹人互相通婚。这种共同的生产和生活,不但使女真人学习了先进的生产技术而且逐渐遗弃了本族的语言、风俗,改为说汉话、穿汉衣、改汉性。虽然金统治者严令禁止,极力提倡保持“国语骑射”,但历史的发展是任何力量不可阻拦的。金代的女真人中的大部分逐渐走上了与其它民族融合的道路。

  在民族不断发展与融合的趋势下,做为金统治者的女真贵族仍实行其残暴落后统治。因而,公元1234年,在我国北方统治一个多世纪的金政权被蒙古和南宋联合所灭。从此,女真人在元代蒙古贵族的统治下。其中一部分在辽阳等路辖区内,这些女真人与汉族杂居共处,共同从事农业生产,他们逐渐汉化了。另一部分分布在合兰府水达达等路(即以依兰县为中心的松花江、黑龙江流域。他们“各仍旧俗,无市井城廓,逐水草而居,以射猎为业”。(注:《元史》卷59)这部分较落后的女真人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南迁,成为满族最主要、最直接的来源。

满族的兴盛与民族的交融 图1
金代 壁画

  到了明代、女真人再次崛起,重新登上了历史舞台。松花江、黑龙江流域的女真人逐步南移,形成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东海女真三大部分。其中东海女真是较落后部分,而建州女真和海西女真虽然也存在着狩猎经济,但他们向农业经济转变的速度比较快。他们在与相近的先进民族不断接触,并进行着贸易往来。这样,女真人落后的经济得到发展。朝鲜平安节制使李藏派人偷渡婆猎江(今佟佳江、浑江)入建州女真地区窥探,在兀喇山北隅吾弥府(今辽宁省桓仁县境),“见水两岸大野,率皆耕垦,农人与牛,布散于野”(注:《朝鲜李朝实录·世宗》卷77)。之后,明朝锦衣卫指挥佥事吴良奉命到海西,所见“女真野人家多中国人(即汉人),驱使耕作,询之,有为掠去者,有为避差操罪犯逃窜者”(注:《明英宗实录》卷103)。这些记录,反映了明初到中叶以前,较先进的女真部落受相近的先进民族经济的影响,已经走上了“俗尚耕稼”的农耕经济道路。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满族  民族交融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