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仅就上面出现的术语谈谈笔者的粗浅理解。
龙、穴、砂、水是坟地五大要素中的四个。①.龙,分3种情况:广义的龙指所有的山,山脉起伏延伸,象龙在奔腾,所以称山为龙;狭义的龙专指坟地后面依靠的山,叫来龙;第3种情况指视觉上象龙的山形:长条状、终止处突起山头为龙头、山脊上下起伏(不是左右摆动)。我们应根据具体语言环境确定指的是什么。②.穴,墓穴,坟地所在地点的情况,如土质。③.砂,指坟地周围除来龙之外的山。坟地对面的远山叫朝山(抚顺地区俗称照山),也叫朝砂。坟地前面的平坦地面叫明堂。④.水,指坟地周围的溪河湖海。
古代堪舆学有形势派、理气派两大流派。形势派分析龙穴砂水的直观形象,从而作出判断,容易理解接受。理气派是根据星神、九宫八卦、五行干支相生相克这些抽象理论进行判断,深奥难懂。堪舆学界逐渐形成以形势派为主、兼收理气派精华的理论与实践体系。清永陵“在选勘陵址时,以中国传统的风水理论为依据,刻意追求‘龙穴砂水无美不收,形势理气诸吉咸备’的山川形势”。
清永陵的来龙是长白山的一条分支(于长白分干),山势由龙岗山(女真人称龙岗山为“纳绿窝集”,“窝集”,满语,丛林。见2006年第4期《满族研究》70页)起祖,高冠群山,秀出天外(天表),山形尊雄颖丽,走势逶迤顿跌。启运山山形象条巨龙,西端龙头俯饮苏子河水,龙脊起伏游动,龙尾渐伏摆舞,整条龙脉将陵寝抱护。陵寝西面的抱护很明显,游人或许不大注意,在陵寝东面园林的东侧,启运山向南伸出一个小山嘴,这个小山嘴很重要,它构成陵寝东侧的抱护。
启运山“其上共有12个山峰,恰与清朝12位皇帝之数相合”,太神奇了。2004年7月5日《抚顺日报》之文《清永陵,我们的骄傲——清永陵“申遗”回眸》进一步说:“启运山共有12座山峰,山峰的大小与清朝12位皇帝的任时及历史境遇恰好吻合,不知纯属巧合还是冥冥中的定数。”更神奇了!真的能对应上吗?笔者好较真,曾坐在陵前的田地里仔细端详这一脉山头,是12座吗?山头大小与皇帝在位时间长短吻合吗?这就面临个问题:哪头是开始皇帝?龙头开始?龙尾开始?您如果有兴趣,对照照片自己研究一下。清朝皇帝的顺序和在位时间是:①努尔哈赤11年—②皇太极18年—③顺治18年—④康熙61年—⑤雍正13年—⑥乾隆60年—⑦嘉庆25年—⑧道光30年—⑨咸丰11年—⑩同治13年—⑾光绪34年—⑿宣统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