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明月网(原抚顺七千年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   > 历史考古

历史考古

鲍明:满洲族思想文化源流考

2013-09-26 06:19 抚顺七千年 鲍明 7051
满洲族思想文化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文明体系。它的形成和发展是对本民族先世和祖辈创造的思想文化成果认同、继承和发展的结果;也是对其他先世民族的优秀思想文化成果进行吸收、改造和发展的结果。前者是本源和主流,后者则是文化发展的外部动力和重要条件。
满洲族思想文化源流考

鲍明

(原载:山东师大学报)




  满洲族在历史上曾建立了渤海、金、清等三个著名的国家政权,创造了灿烂的满洲思想文化。从历史上看,满洲族思想文化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文明体系,它有自己的本源与支流。本文主要论及以下几个问题:满洲(含其先世)民族共同体内部后代对前代思想文化的认同、继承和发展情况以及满洲族及其先世民族在分裂演变过程中所流失的思想文化;满洲族在发展演变过程中对其它独立民族的思想文化的学习、借鉴和吸收情况。

  一、满洲族对本民族思想文化的认同和继承

  满洲族对本族思想文化的认同和继承,主要有三个阶段:一是金代女真族对“本同一家”的渤海思想文化的认同和继承;二是后金女真人及清代满洲人对金代女真思想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三是民国以降至共和国时期满洲人对渤海、女真、八旗思想文化的全面整理和继承情况。满洲族对本族思想文化的认同和继承,涉及到宗教、语言文字、民族源流与国家承续诸多方面,下面择其要者加以考论。

  (一)萨满教的传承

  女真人的传统宗教,史称萨满教。这是由原始的万物有灵论,加上祖先崇拜、巫术揉合而成的。它是一种崇拜自然、图腾、祖先的多神教,被广泛地用于解决部落纷争、治疗疾病、军事征伐等活动中。

  萨满教历辽金,一直沿袭到元、明女真人及后来的满洲人。明代女真人仍普遍地信奉萨满教,认为自然界的一切都是有神灵的,遇事必行跳神还愿之礼。在一些部落和部族中,天神崇拜和祖先崇拜越来越占有突出的地位。他们盛行祭天,“有设竿祭天之礼”〔1〕,凡征战、 会盟等大事都要祭天,所谓“宰乌牛祭天”、“刑白马祭天”;平常也有祭天之礼。清代满洲人“凡大小人家,门前立木一根,以此为神,逢喜庆疾病则还愿,择大猪不与人争价,宰割列于其下,请善诵者名‘叉马’(即萨满),向之念诵,家主跪拜毕,用零星肠肉悬于木竿头。”〔2〕清代各帝亦十分崇祀萨满教。

  尽管萨满教源远流长,但满洲族的先世长期没有创造本民族文字,也就没有形成自己的经典,也没能形成成文的教义。后金时期,女真族首领努尔哈赤汗王组织人重新创立了碑文,皇太极时期开始在女真族中设立学校,八旗官员的子弟得以上学读书,满文逐渐普及于满洲社会,为萨满教经典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乾隆十二年(1747年),清廷制定了第一部满文萨满经典——《满洲祭祀》(共6卷)。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由宫中付梓。 该典将满洲族祭礼的仪式程序及祭器的质地、形制、规格、颜色等都作了具体、详细的规定。自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始〔3〕,阿桂、 于敏中奉诏将本书译汉编入《四库全书》,至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译毕,名为《满洲祭神祭天典礼》〔4〕。道光八年(1828年), 觉罗普年依《满洲祭祀》编译的《满洲跳神还愿典例》一书梓行。至此,满洲族萨满教才有了写成文字的经典,如同佛教的《大藏经》、基督教的《圣经》、伊斯教的《古兰经》等一样。

免责声明本网站是公益网站,一部分文章、图片、视频来源于其它媒介,文章内容属于原作者的观点表达,不一定代表本网站观点。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任何侵犯个人权益和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标签:满洲  思想  文化  源流  

文章评论